[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用回转支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1301.0 | 申请日: | 2014-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闫生辉;陈玉华;席玉珩;沈贵生;汪宝和;沙新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如皋市非标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36 | 分类号: | F16C19/36;F16C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 发电 回转 支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特别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用回转支承。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由于其绿色环保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风电行业发展相当迅速。因此风能发电轴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风力发电机上的钢球轴承一般有:偏航轴承、变桨轴承、发电机轴承。风力发电机常年在野外工作,其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暴露在雨、雪和阳光下,具有使用环境恶劣,维修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对发电机组整体运行稳定性、耐冲击性能、使用寿命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传统的带齿轮箱的发电机组结构中,其回转支承虽工作可靠性高,可满足野外恶劣的工作环境,但随着风电发电的技术日趋成熟,其对轴承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因此研发一种工作可靠且运行精度高的回转支承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运行精度高的风力发电用回转支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力发电用回转支承,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座圈、上轴圈、下轴圈和圆柱滚动体,
座圈,在座圈上均匀钻有呈环形分布且贯通座圈上、下端面的座圈安装孔,座圈的内侧面为一个环形凸起结构,在该环形凸起的上表面开有环形上滚道槽;
上轴圈,包括同轴设置且构成一个整体的大轴套部分A和小轴套部分A,大轴套部分A的下端面与座圈的上滚道槽之间形成上滚道,上轴圈的内圈为内齿圈;
下轴圈,包括同轴设置且构成一个整体的大轴套部分B和小轴套部分B,大轴套部分B的上端面开有环形下滚道槽,大轴套部分B的上端面与座圈之间形成下滚道;
所述上、下轴圈上对应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轴圈安装孔,小轴套部分A、小轴套部分B与环形凸起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侧滚道,在所述上、下、侧滚道内放置圆柱滚动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分离式上、下轴圈结构,能够顺利的实现上、下、侧滚道内圆柱滚动体的安装;而三滚道结构,能够较好的承受回转支承的轴向和侧向力,上、下滚道的滚动体通过环形上、下滚道槽的限位,运行精度高、震动小,且工作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风力发电用回转支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包括座圈1、上轴圈2、下轴圈3、圆柱滚动体4。
座圈1,在座圈1上均匀钻有呈环形分布且贯通座圈上、下端面的座圈安装孔11,座圈1的内侧面为一个环形凸起结构,在该环形凸起的上表面开有环形上滚道槽a。
上轴圈2,其包括同轴设置且构成一个整体的大轴套部分A和小轴套部分A,小轴套部分A朝下,在大轴套部分A的下端面与座圈1的上滚道槽a之间形成上滚道,上轴圈2的内圈为内齿圈。
下轴圈3,包括同轴设置且构成一个整体的大轴套部分B和小轴套部分B,小轴套部分B朝上,大轴套部分B的上端面开有环形下滚道槽b,大轴套部分B的上端面与座圈之间形成下滚道。
上述的上轴圈2、下轴圈3同轴对应设置,并通过两者上对应设置的呈环形分布的轴圈安装孔5连接固定,在小轴套部分A、小轴套部分B与环形凸起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侧滚道,在上侧滚道、下侧滚道、侧滚道内放置圆柱滚动体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如皋市非标轴承有限公司,未经如皋市非标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1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特定结晶特征的III-V族衬底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车辆访问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