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承装置、包括该支承装置的显示系统和内衬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6871.0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3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D·德斯鲁斯;C·布吕纳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装置 包括 显示 系统 内衬 元件 | ||
1.一种支承装置(4),其用于机动车、支承能够被展开的功能元件,支承装置包括:至少两侧壁(10),侧壁平行并彼此之间界定一内部空间(12);和支承元件(44),支承元件用于承载功能元件,支承元件(44)沿着侧壁(10)在平移方面是活动的以及在回缩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在围绕垂直于侧壁(10)的轴线的转动方面是活动的,在回缩位置中功能元件用于延伸到内部空间(12)中,在展开位置中功能元件用于从内部空间(12)凸出延伸,支承元件(44)通过至少一轴体(54)在回缩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轴体与支承元件(44)相连在一起和在至少一第一导向轨道(16)中活动,第一导向轨道在侧壁(10)的一个上延伸,轴体(54)与致动装置相连在一起,致动装置被设置以使轴体(54)在第一导向轨道(16)中移动,
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轨道(16)包括第一段部(28)和第二段部(30),第一段部(28)沿着支承元件(44)的展开方向在上游端部(18)和过渡点(30)之间延伸,在上游端部中轴体(54)位于回缩位置,在过渡点中轴体(54)位于展开位置附近,第二段部(32)相对于第一段部(28)倾斜和相对于支承元件(44)的展开方向倾斜并且在过渡点(30)和下游端部(20)之间延伸,在下游端部中轴体(54)位于展开位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元件(44)包括接纳功能元件的接纳表面(46),接纳表面(46)在回缩位置中沿着支承元件(44)的展开方向延伸,在展开位置中在相对于该展开方向倾斜的和相对于内部空间(12)凸出的一平面中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轨道(16)的第二段部(32)沿着平行于位于展开位置中的支承元件(44)的接纳表面(46)的一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轨道(16)通过导轨形成,轴体(54)能够在导轨的内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的宽度在第一导向轨道(16)的下游端部(20)附近减小,和在下游端部(20)变得等于在第一导向轨道(16)中移动的轴体(54)的直径,以在展开位置中锁紧轴体(54),下游端部(20)形成轴体(54)的止动槽座(2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支承元件(44)相连在一起的轴体(54)在两个第一导向轨道(16)中是活动的,每个第一导向轨道(16)分别地在侧壁(10)的一个上延伸,第一导向轨道(16)相互平行并具有相同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导向轨道(16)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个第一导向轨道(16)的对应部分隔开第一距离,从第一导向轨道的上游端部(18)延伸直到第一导向轨道的下游端部(20)附近,第一距离被设置成允许轴体(54)在第一导向轨道(16)中移动,以及在下游端部(20)相互隔开第二距离延伸,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和被设置以当支承元件(44)位于其展开位置中时消除在轴体(54)和侧壁(10)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导向轨道(16)包括一肋条(26),肋条从其第一导向轨道向另一个第一导向轨道凸出,轴体(54)包括滚轮(58),滚轮与轴体的每个端部(56)相邻和与肋条(26)相面对地延伸,肋条(26)以相互隔开大于将轴体(54)的滚轮(58)分开的距离的一距离,从第一导向轨道(16)的上游端部(18)延伸直到第一导向轨道的下游端部(20)附近,以及肋条在第一导向轨道(16)的下游端部(20)相互隔开等于将轴体(54)的滚轮(58)分开的距离的一距离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导向轨道(34),第二导向轨道分别地在侧壁(10)的一个上与第一导向轨道(16)相面对地延伸,转轴(62)与支承元件(44)相连在一起,转轴(62)的端部分别地布置在第二导向轨道(34)的一个上,支承元件(44)的移动带动转轴(62)的端部在第二导向轨道(34)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未经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68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