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切开护理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6582.0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7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惠群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切开 护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护理包。
背景技术
实施了气管切开术的病人术后切开部位一旦有血痂或分泌物就很容易引发创口的感染,而且气管切开病人大多昏迷,排痰能力受限,需反复进行吸痰以保证气道的通畅,目前对于实施了气管切开术的病人所采取的创口护理为:至少每日更换创口纱及消毒创口两到三次,保持创面皮肤的清结与干燥。在进行护理时,会用到吸痰管、消毒酒精、棉球和镊子等,医护人员现在所用的是无菌盘。将上述所用物品经消毒后,置于铺备的无菌盘的无菌巾内,给病人换药后将无菌盘置于病人床头柜,无污染情况下四小时更换一次。但是,因为需反复为病人吸痰,每次取放里面的物品都要反复掀翻该无菌巾,一来容易污染,二来操作比较繁琐,三来无菌盘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无菌盘内物品用后需清点后再送回供应室清洁、灭菌,从而给医护人员使用上带来许多不便。特别在忙碌的科室,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耗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气管切开护理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管切开护理包,为一带有盖子的盒体,该盖子与盒体扣合;该盒体的容置空间设有左隔板和右隔板,该左隔板和右隔板将该容置空间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该第一腔室放置有棉球、纱块和剪口纱块,该第二腔室放置有至少一根吸痰管,该第三腔室放置有一次性治疗巾和镊子。
进一步,该盖子通过魔术贴与该盒体扣合。
进一步,该盖子通过公母扣与盒体扣合。
进一步,该盒体和盖子相互分离,该盖子的周边设有至少两个挡片,该至少两个挡片所围闭的空间与盒体的开口相匹配,该盖子覆盖在该盒体的开口上,且该挡片与该盒体套合,从而使该盖子与盒体扣合。
具体地,该第一腔室放置至少十个棉球、至少二个纱块和至少一个剪口纱块。
具体地,该第三腔室放置至少一块一次性治疗巾和二把镊子。
进一步,该气管切开护理包长为28~35cm,宽为15~23cm,高为5~10cm。
具体地,该气管切开护理包长为30cm,宽为20cm,高为7cm。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将气管切开护理所用到的医疗物品分装在本实用新型中,每次取放物品只需轻松地打开和关闭盖子,避免了大幅度地掀翻无菌盘的麻烦,方便实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2、放置其中的棉球、纱块、吸痰管和镊子的数量设置合理,既能满足医护人员的工作所需,同时避免浪费;3、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于向各大医院或诊所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扣合状态图。
图3是实施例2的扣合状态图。
图4是实施例3的扣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实施例1的气管切开护理包为一带有盖子20的方形盒体10,盒体10和盖子20为一侧边相连,该盖子20覆盖在盒体10的开口上,且盒体10和盖子20的另一侧边通过魔术贴或公母扣相互扣合。其容置空间设有左隔板31和右隔板32,该左隔板31和右隔板32将该容置空间分为三个并列的腔室,自左到右分别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和第三腔室13。第一腔室11放置十个棉球111、二个纱块112和一个剪口纱块113,第二腔室12放置至少一根吸痰管121,第三腔室13放置一块一次性治疗巾131和二把镊子13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似,盒体10的容置空间内部划分和所放置的物品相同,不同点在于:实施例2的盒体10和盖子20可相互分离,盖子20的周边设有至少两个挡片22,该至少两个挡片22所围闭的空间与盒体10的开口相匹配,该盖子20覆盖在盒体10的开口上,且挡片22与该盒体10套合,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密闭,隔绝污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似,盒体10的容置空间内部划分和所放置的物品相同,不同点在于:实施例3的盒体10和盖子20可相互分离,且盖子20的外周形成卡槽23,该卡槽23与该盒体10的开口相匹配,该开口插入盖子20的卡槽23中,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密闭,隔绝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惠群,未经林惠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6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动开关的测量工装
- 下一篇:一种医院成本的分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