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5216.3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0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欣;严伟佳;周惠;吴仁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项丽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中间 接头 悬吊 保护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电缆运行检修中,尤其是移动电缆接头时对接头进行保护的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
背景技术
在电缆运行检修工作中,经常遇到电缆井改造,电缆井内下层电缆抢修或者改造施工,需要对妨碍施工的电缆或电缆接头进行抬高移动。对于电缆,可以采用每隔1-1.5米悬吊的方式采取保护措施,然而对于电缆接头,由于考虑到接头内部存在预制绝缘件、接管连接、套管封铅、接头密封等薄弱环节,都不允许受力、变形、产生位移,故为避免造成事故,一般禁止搬动电缆接头。而必须移动施工时往往采取停电施工、电缆迁改割接的方式,影响了工程进度,消耗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移动电缆接头时对其进行保护,避免接头受损,从而缩短施工时间、节约人力资源的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用于固定及保护由电缆以及设置于所述的电缆上的接头构成的电缆接头部位,其包括沿所述的电缆的轴向设置于电缆接头部位下方的一对接头支架底座、连接于一对所述的接头支架底座之间以承托所述的接头的接头托条、沿所述的电缆的轴向排布设置于所述的接头支架底座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的接头两端的至少两个抱箍机构;所述的抱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接头支架底座上并能够沿垂直于电缆轴向的方向滑动的抱箍托架、设置于所述的抱箍托架上以固定所述的电缆的活动可调抱箍。
优选的,活动可调抱箍包括两根竖直设置于所述的抱箍托架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的电缆的轴向两侧的螺杆、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的螺杆相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的螺杆移动的下抱箍、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的螺杆相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的螺杆移动的上抱箍,所述的上抱箍与所述的下抱箍之间形成固定所述的电缆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的下抱箍的两端、所述的上抱箍的两端分别通过螺帽与所述的螺杆相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下抱箍呈直线状或曲线状,所述的上抱箍呈直线状或曲线状。
优选的,所述的抱箍托架通过托架固定抱箍安装于所述的接头支架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的托架固定抱箍通过螺栓与所述的接头支架底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接头支架底座采用角铁。
优选的,所述的接头支架底座上设置有四个所述的抱箍机构,四个所述的抱箍机构两两一组且每组所述的抱箍机构设置于所述的接头的一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对电缆的接头及其两侧的一小段电缆进行刚性固定,使得搬动电缆接头时,接头与两侧的电缆间不受力、不发生变形或位移,达到对电缆的接头进行保护的目的,从而可以在移动电缆以及接头时避免接头损伤,进而避免接头损伤造成的安全隐患和事故,缩短了施工时间,并节约了大量人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电缆接头部位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的侧视图。
以上附图中:1、电缆;2、接头;
11、接头支架底座;12、接头托条;13、抱箍机构;14、抱箍托架;15、螺杆;16、下抱箍;17、上抱箍;18、螺帽;19、托架固定抱箍;2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设置有接头2的电缆1如附图1所示,在施工中需要搬移该电缆1以及接头2时,应避免其受力、发生变形或位移。故采用如下的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来达到上述目的。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悬吊保护支架,用于固定及保护由电缆1以及设置于电缆1上的接头2构成的电缆接头部位,如附图2至附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52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