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能耗合金导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5065.1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6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宋明明;刘春昉;刘惠华;邓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08 | 分类号: | H01B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耗 合金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低能耗输电用合金导线,它主要应用国家节能电网工程、输电网络建设及城网改造的架空线路,适用于1000kV及以下线路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架空导线的导体材料都采用电工铝。因铝线材料的基本特性,我国架空导线铝导电率为61%IACS(以电工退火铜的体积电阻率ρ=0.017241Ω·mm2/m为100%IACS)。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我国输配电线损电量达1710 亿kWh/每年,全国输配电线损率为5.98%。
近年来,国内陆续研制出多种新型节能导线。与常规钢芯铝绞线相比,钢芯高导电率硬铝绞线、铝合金芯铝绞线和全铝合金绞线三种节能导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基本相同,但节能效果明显,在输电线路建设中具有普及推广和应用价值。
钢芯高导电率硬铝绞线:导线材料中杂质元素的比例是影响导线导电率的因素之一;同时材料内部的晶界、位错、固溶原子等微观缺陷也对铝导体导电率有不良影响,可通过细晶强化和颗粒强化减少微观缺陷对导电率的影响。
铝合金芯铝绞线和全铝合金绞线:合金单线主要材料成分由电工铝、镁、硅等材料合成,添加的元素主要是镁(Mg)和硅(Si),主要组成物为Mg2Si。在热处理状态下,Mg2Si固溶于铝中,并通过人工时效进行硬化,将硅化镁Mg2Si均匀地析出在合金单线的表面,使合金单线获得足够的强度和塑性。
钢芯高导电率硬铝绞线:采用63%IACS高导电率铝线(国际退火铜导电率为100%IACS),替代普通钢芯铝绞线中的61%IACS铝线;铝合金芯铝绞线采用53%IACS高强度铝合金芯替代普通钢芯铝绞线中的钢芯和部分铝线,导线外部铝线与普通钢芯铝绞线铝线相同;中强度全铝合金绞线全部采用58.5%IACS中强度铝合金材料。
上述三种节能导线的整体直流电阻值降低,提高了其导电能力,从而降低了电能损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国家节能电网工程、输电网络建设及城网改造等项目的节能型架空导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能耗合金导线,由内至外设置有:铝合金包低碳钢线和铝合金单线,所述铝合金包低碳钢线包括1根截面呈圆形的铝合金包低碳钢线和若干根截面呈瓦形的铝合金包低碳钢线,所述截面呈瓦形铝合金包低碳钢线依次拼接、紧密绞合在圆形铝合金包低碳钢线外周面上,构成截面呈圆形的铝合金包低碳钢线层;铝合金单线是若干根、紧密绞合在铝合金包低碳钢线层的外周面上。
所述铝合金单线的截面呈瓦形,分层绞合在铝合金包低碳钢线层的外周面上、构成若干级呈圆环状的铝合金导电层,同一层内的铝合金单线依次拼接、紧密绞合。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综合背景技术中三种节能导线的优缺点,我们提出设计一种新型的低能耗合金导线,既要保证强度,也要保证导电性能,从而推荐性价比更优的产品。其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最中心采用的是铝合金包低碳钢线复合单线、为圆形结构,这种复合结构的双金属线的机械强度比传统结构增强。
2.本实用新型中心线的外面采用3根瓦型铝合金包低碳钢线复合单线绞合,结构更加紧凑,加强层不仅强度高,防潮能力增强。
3.本实用新型所有单线的接触面都是铝合金,包括加强层和铝合金导电层,这样有效防止了不同电介质之间的电化学腐蚀,提高了导线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铝合金单线导电性能为达到63%IACS,导线电阻更小,线路损耗更小,节能作用比较明显。
5.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分别采用圆形单线、瓦型单线以及梯形单线分层绞合,导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和稳定,整体防潮性能优异。
6.本实用新型的最外层为梯形铝合金单线绞合,单线之间的缝隙极小,降低了灰尘、冰雪以及雨水的附着空间,提高了导线自身的保护性能,运行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线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代号的含义:1-低碳钢丝;2-铝合金包覆层;3-铝合金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本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50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阻燃抗干扰地铁服务用电缆
- 下一篇:陶瓷焊接电气贯穿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