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制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4906.7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5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邦涂料(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1/04 | 分类号: | C01B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30171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制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制氮系统。
背景技术
氮气作为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它无色、无味,透明属于亚惰性气体。高纯氮气常作为保护性气体,用于隔绝氧气或空气的场所。目前常用的制氮方法是以空气为原料,利用物理方法,将其中的氧和氮分离而获得氮气。变压吸附(PSA)制氮工艺是加压吸附,常压解吸。
常用的制氮设备为二塔结构,利用常压解吸、变压吸附原理,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加压吸附,降压解吸的循环周期,使压缩空气交替进入吸附塔来实现空气分离从空气中吸附和释放氧气,从而分离出高纯度的氮气。制氮设备的吸附罐,在压力高时,碳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氧,而不易被吸附的氮气成为产品;在压力低时,氧从碳分子筛中脱附出来。利用压力的变化,就能有效地从空气中分离出所需要的氮气。但是此种方法控制方式单一,不能满足用户不同工况需求。一是供气量不能随用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后工段用气量小于氮气的产气量,压缩机提供的多余的压缩空气将被放空,制氮机产出的氮气也将被放空,造成能源浪费。二是用户对于氮气纯度不能随着实际需求主动调整,造成过度提纯造成过度加工的浪费。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节能制氮系统,通过对制氮机工作方式的改变贴合不同用户需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制氮系统,使压缩空气的供气量随着制氮机的需求量而变化,制氮机产出氮气的制备量随着用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使氮气的纯度随着实际需求而调整,避免过度提纯造成能源的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构造一种节能制氮系统,该制氮系统包括空压机、空气净化装置、制氮装置和氮气储存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箱、电接点压力表;
所述空压机、空气净化装置、制氮装置和氮气储存罐依次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控制箱包括控制面板、PLC(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控制面板与PLC的输入单元电连接;
所述氮气储存罐出口处安装电接点压力表,所述电接点压力表与PLC的输入单元电连接;
所述PLC的输出单元与制氮装置连接;所述PLC的输出单元与空压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选择开关、手动挡和自动挡。选择开关可选择手动挡或者自动挡。当控制面板选择手动挡时,控制面板把手动信号传输给PLC,从而PLC控制空压机连续提供压缩空气,制氮机连续产出氮气。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与制氮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空气缓冲罐。
进一步的,所述制氮装置与氮气储存罐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氮气缓冲罐。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关来控制管道内气体的流向。
进一步的,所述制氮装置包括并联的第一制氮机和第二制氮机,第一制氮机和第二制氮机可同时工作,也可以交替工作,当氮气需求量大时,第一制氮机和第二制氮机同时工作,当氮气需求量小时,选择第一制氮机或者第二制氮机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电接点压力表设置压力上限和压力下限。
控制面板上的选择开关设置为自动挡,当电接点压力表达到压力上限时,电接点压力表将压力信号传输给PLC输入单元,PLC通过输出单元控制空压机停止工作,停止供应压缩空气;同时PLC通过输出单元控制制氮机停止工作,停止产出氮气。当电接点压力表达到压力上限时,电接点压力表将压力信号传输给PLC输入单元,PLC通过输出单元控制空压机开始工作,开始供应压缩空气;同时PLC通过输出单元控制制氮机开始工作,开始产出氮气。
制氮机的产气量与所产氮气的纯度成反比,产气量大时,氮气的纯度降低,反之减小产气量使氮气的纯度升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设定电接点压力表的压力上限和压力下限来选择合适的氮气产气量和氮气纯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邦涂料(天津)有限公司,未经立邦涂料(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4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