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3528.0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3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曹新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新育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4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设备的中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塔。
技术背景
目前,烟气脱硫的方法有干式烟气脱硫工艺、喷雾干式烟气脱硫工艺、粉煤灰干式烟气脱硫技术、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等,作为世界各国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形式和机理大同小异,主要是使用石灰石(CaCO3)、生石灰(CaO)或碳酸钠(Na2CO3)等浆液作洗涤剂,在反应塔中对烟气进行洗涤,从而除去烟气中的SO2。这种工艺已有50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后,技术比较成熟,具有脱硫效率高(90%~98%),机组容量大,煤种适应性强,运行费用较低和副产品易回收等优点。
然而,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环境标准的不断提高,工业炉窑及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执行了更加严格的标准,现有的烟气脱硫装置无法达到新的排放标准,脱硫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脱硫方面,现有技术普遍采用大流道喷嘴,脱硫浆液的雾化效果差,影响脱硫效果;或是采用高压水雾喷嘴,要求脱硫浆液的压力比较高,由于脱硫浆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结垢碎片等杂物,喷嘴容易被堵塞,致使脱硫装置故障率高、设备运行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硫效果好,且故障率低,运行可靠的脱硫塔。
为达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脱硫塔,包括塔体,所述的塔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沉淀装置、烟气进口、一级喷淋装置、二级喷淋装置、旋流板、三级喷淋装置、四级喷淋装置、终极除雾装置,烟气出口,所述的沉淀装置为漏斗状,设在塔体底部,所述的烟气进口径向设在塔体侧壁上,所述的一级喷淋装置、二级喷淋装置及三级喷淋装置的喷淋口向下设置,所述的四级喷淋装置的喷淋口向上设置。
所述沉淀装置上方设有悬浮脉冲管,该悬浮脉冲管外部连接罗茨风机。
所述塔体圆周焊接有多根沿径向设置的加强筋,该加强筋为环形槽钢。
所述塔体圆周设有五层检修平台,所述五层检修平台均设有检修人孔,所述五层检修平台分别对应沉淀装置、一级喷淋装置、二级喷淋装置、三级喷淋装置及四级喷淋装置设置。
所述烟气出口处设有环保检测口。
所述一级喷淋装置、二级喷淋装置、三级喷淋装置及四级喷淋装置均与循环加药管连接,所述的循环加药管包括主管及副管。
所述一级喷淋装置与二级喷淋装置、二级喷淋装置与三级喷淋装置、三级喷淋装置与四级喷淋装置分别垂直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四级喷淋,能够有效的提高脱硫效率,且四级喷淋装置的反喷终极除雾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喷嘴堵塞的问题;检修平台一一对应沉淀装置、一级喷淋装置、二级喷淋装置、三级喷淋装置及四级喷淋装置设置更加方便针对性的检修进行。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
脱硫塔,包括塔体,所述的塔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沉淀装置1、烟气进口2、一级喷淋装置3、二级喷淋装置4、旋流板5、三级喷淋装置6、四级喷淋装置7、终极除雾装置8,烟气出口9。
烟气从烟气进口2进入塔体内,经由一级喷淋装置3、二级喷淋装置4进行预除雾,经过旋流板5进入三级喷淋装置6、四级喷淋装置7、终极除雾装置8进行终极除雾,所述的沉淀装置1为漏斗状,设在塔体底部,用以盛接除雾的废水以及烟尘等固体杂物,所述的烟气进口2径向设在塔体侧壁上,一级喷淋装置3、二级喷淋装置4及三级喷淋装置6的喷淋口采用常用的向下设置,四级喷淋装置7的喷淋口向上设置,反向冲洗终极除雾装置8的喷头,减少堵塞的问题。
所述沉淀装置1上方设有悬浮脉冲管10,该悬浮脉冲管10外部连接罗茨风机,用以给塔内充气,增强烟气循环。所述塔体圆周焊接有多根沿径向设置的加强筋11,该加强筋为环形槽钢,给予塔体加固。
所述塔体圆周设有五层检修平台,所述五层检修平台均设有检修人孔12,所述五层检修平台分别对应沉淀装置1、一级喷淋装置3、二级喷淋装置4、三级喷淋装置6及四级喷淋装置7设置。
所述烟气出口9处设有环保检测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新育,未经曹新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3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溶剂爆燃的有机溶剂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体化脱硫除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