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诊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2919.0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毛善平;蔡江;王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9/00 | 分类号: | A61B9/00;A61B5/00;A61B5/107;A61B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王汛琳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 诊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多用诊疗器。
背景技术
现在神经内科的疾病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物理指标检查是必须的过程。主要诊测的指标为:反射,触觉,眼底,呼吸,脉搏,体温,神智等。诊疗过程中需要的诊查设备有:叩诊锤,触觉针,测量尺,手电筒,体温计,秒表……种类繁多。医生若随身携带这些器械,既麻烦又容易丢失,而且不够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用诊疗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用诊疗器,包括手柄(6)、锤体(1),有测量尺(7),触觉针前部套件(A)和触觉针尾部套件(B),所述锤体(1)的一端设置有叩诊锤尖(1-1),另一端设置有手电筒(2),锤体(1)上设置有体温显示屏(3),脉搏显示屏(9)、温度传感器(4)和控制手电筒(2)的电筒开关(5);所述手柄(6)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手柄(6)的开口端设置有触觉针前部套件(A),测量尺(7)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在手柄(6)内部,另一端和触觉针尾部套件(B)固定连接;触觉针尾部套件(B)上设置有红外脉搏传感器(B-6),红外脉搏传感器(B-6)和脉搏显示屏(9)通过脉搏传感器接线连接;
所述触觉针前部套件(A)和触觉针尾部套件(B)均包括针套和用于固定测量尺(7)的测量尺卡口。
所述锤体(1)可转动的设置在手柄(6)上。
所述手柄(6)上设置有使锤体(1)定位的限位块(6-1)。
所述针套中设置有针座,针座与针套螺纹连接,针座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触觉针头。
所述触觉针前部套件(A)和触觉针尾部套件(B)上的触觉针头位于同一侧。
锤体(1)的中部与手柄6相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
锤体(1)的一头是叩诊锤尖1-1,由实心金属制造成锤状,用于医生叩诊;锤身1的另一头是手电筒2,通过锤身外部的电筒开关5来控制其开闭。
锤体(1)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4,测得的温度显示在锤体(1)一侧的体温显示屏3上;锤身另一侧有脉搏显示屏9。
手柄6内部中空并藏有测量尺7,手柄6表面有限位块6-1和6-2,其中限位块6-1的作用是限定锤身1与手柄6垂直的极限位置,限位块6-2的作用是限定锤体(1)收起至与手柄6平行时的极限位置。
测量尺7的一端设置在手柄(6)内部,另一端穿过触觉针前部套件A中的测量尺卡口A-4中,可以自由滑动但是不会脱出,可以滑动至手柄6中从而隐藏;测量尺7的另一端固定在触觉针尾部套件B的测量尺卡口B-4中。
触觉针前部套件A由针套A-1和测量尺卡口A-4连接而成,其中针套A-1是圆柱形短管,内有螺纹;针座A-2是圆柱体,表面设有与针套A-1内部螺纹相匹配的螺纹,顶端设有触觉针头A-3;针座A-2可以在针套A-1中旋动,从而控制触觉针头A-3伸出或隐藏。
触觉针尾部套件B由针套B-1、测量尺卡口B-4、红外脉搏传感器B-6连接而成,其中针套B-1是圆柱形短管,内有螺纹;针座B-2是圆柱体,表面设有与针套B-1内部螺纹相匹配的螺纹,顶端设有触觉针头B-3;针座B-2可以在针套B-1中旋动,从而控制触觉针头B-3伸出或隐藏;红外脉搏传感器B-6通过连接件B-5与测量尺尾部卡口B-4相连接。
红外脉搏传感器B-6通过转轴B-7实现开闭,人的手指可以从前端放入,进行脉搏测量;脉搏传感器接线8附着在测量尺7的表面进入手柄6直至锤身1,并在脉搏显示屏9上显示测得的脉搏数值。
按下电筒开关5,即可当做手电筒使用;将锤身旋转至与手柄垂直,便可以作为叩诊锤使用;旋动针座使触觉针头露出,并拉出测量尺,可以作为触觉针、测量尺使用;还可以作为温度计快速测出体温并显示;病人将手指放入尾部的脉搏传感器,便可以测出脉搏。不用时将各部分收起,随身携带,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神经内科大部分常规检查所需的器械集成在一起,外形美观,携带方便,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检查需求变换形状功能,同时具有叩诊锤、手电筒、体温计、脉搏计、触觉针、测量尺等多种功能,可以称作“神经内科的瑞士军刀”,一举将医生从成堆的常规检查器械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患者而言也是福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非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A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B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29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