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2528.9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戚瑞斌;姚磊;邹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晶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手机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充电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平凡,手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作,随着智能手机的问世,大屏、超大屏的出现使得手机电量使用速度加快,不得不经常充电,这也使得手机充电器越来越重要。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器种类很多,如中国申请号为201120053682.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机充电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器,属于一种充电电器用品,特别是用于手机充电的充电器。该多功能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电源插头、手机电池充电池,充电器本体上还装有2-3个不同规格的手机充电插头,可以为不同型号的手机电池充电,减少携带不同型号手机充电器的麻烦,并满足人们外出对手机使用的需要,但是不能解决,如何对不满足充电插头要求的手机充电,如何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对手机充电,如何对电池进行充电,如何满足不同类型的电池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器,包括座充、数据线和手机接口,所 述座充与数据线连接,所述数据线与手机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包括USB线、导线和接头,所述座充上设有充电插头、选择开关、充电槽、挡板、弹簧、锂电池和数据线接口,所述充电插头位于座充底部,所述充电槽、选择开关位于座充上部的一端,所述弹簧与挡板位于座充上部的另一端,所述锂电池位于座充内部,所述数据线接口位于座充的一侧,所述手机接口上设有接孔与手机端口,所述选择开关包括正常充电模式、充电宝模式和储电模式三种模式,所述挡板与弹簧连接,所述充电槽一端设有两个金属接触钮。
优选的,所述手机接口可以为IOS接口、安卓接口或者塞班接口。
优选的,所述导线长为100-120cm。
优选的,所述金属接触钮为铜材质。
优选的,所述座充一端设有电灯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包括座充、数据线和手机接口,所述座充与数据线连接,所述座充上设有充电插头、选择开关、充电槽、挡板、弹簧、储电锂电池和数据线接口,所述数据线包括USB接口、导线和接头,所述手机接口上设有接孔与手机端口,所述选择开关为A、B和C三种模式,当选择开关打到A时,为普通充电器模式,将数据线接口和USB接口接好,选择适合的手机接口,将数据线上的接头与手机接口上的接孔连接,将手机端口连接在手机上,插上充电插头,即可正常充电,当选择开关打到B时,为充电宝模式,连接好手机,即可开始充电,此时锂电池放电。到选择开关打到C时,则为储电模式,即为锂电池充电,其他线路均断开。所述充电槽可为电池充电, 充电时,开关打至A或者B,使用时,将挡板想弹簧一端推,压缩弹簧,放入电池后放开挡板,弹簧推动挡板,压紧电池,并且将电池电极对准金属接触钮,即可开始充电。所述手机接口可以为IOS接口、安卓接口或者塞班接口,可以满足市场上大部分的智能手机,当接口不能满足是可以直接给电池充电。所述导线为100-120cm,可以在使用时充电,不会影响使用,同时选的距离可以减轻充电时的辐射,所述金属接触钮为铜材质,不易氧化,可增大使用时间,所述座充一端设有电灯泡,旋转灯泡即可打开电灯,在停电的时候可以紧急照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手机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座充,2—数据线,3—手机接口,4—充电插头,5—选择开关,6—充电槽,7—挡板,8—弹簧,9—储电锂电池,10—数据线接口,11—USB接口,12—导线,13—接头,14-接孔,15-手机端口,16-金属接触钮,17-电灯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晶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晶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25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