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过滤PM2.5简易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2027.0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9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民;张文军;刘洪涛;孙剑峰;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爱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伟霞 |
地址: | 26105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过滤 pm sub 2.5 简易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颗粒物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过滤PM2.5简易口罩。
背景技术
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高浓度PM2.5污染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和人类身体健康。随着全国各地开始逐步实施新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了大范围的持久性雾霾天气,使得“PM2.5”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PM2.5颗粒对环境空气质量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民众对口罩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但目前市场上特别针对这种细颗粒物进行防护的口罩并不多,市场上现有的口罩绝大多数是使用无纺布、纱布、塑料网布等制备而成。他们的织孔或网孔都较大,在阻止PM2.5进入呼吸道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
3M口罩与“绿盾”口罩的出现,弥补了上述普通口罩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过滤PM2.5。但,市面上销售的3M口罩与“绿盾”口罩均采用两层无纺布中间内加一层过滤材料,有些还再上加一层活性炭层或PTFE层。这样形成的4层滤芯结构过于复杂,透气性会大大下降,进而导致在口罩内表面结成水雾,时间久了会滋生细菌,制作工艺流程会更加繁琐,导致制造成本大大提高,并且4层滤芯结构与3层滤芯结构对于PM2.5的过滤效率提升并不明显。
为有效阻止PM2.5进入呼吸道,达到防止空气中污染物的危害,特别是空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的损害,所以亟需高效过滤PM2.5简易口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过滤PM2.5简易口罩,其透气性好,制造成本低,过滤效果良好,从而消除上述背景技术中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过滤PM2.5简易口罩,包括用于覆盖戴用者的口部及鼻部的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部的两侧延伸设置有一对用于勾挂到戴用者的耳朵上的耳朵勾挂部,所述的口罩本体为三层结构形成层叠状,由外到内依次为丙纶纺粘无 纺布外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在口罩戴用时,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朝向戴用者,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上均布有透气小孔,透气小孔贯穿所述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透气小孔的孔径为0.3~0.6mm。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口罩本体由左右两面组成,左右两面完全对称,折叠后呈C形,一对耳朵勾挂部与口罩本体为一体成形结构,或一对耳朵勾挂部分别焊接或缝合在口罩本体的左右两端,耳朵勾挂部采用弹性不织布材料。
一对耳朵勾挂部及鼻线为弹性不织布,使配戴者耳部舒适,无压力。
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采用单位面积重量为22~28g/m2的无纺布,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采用单位面积重量为20~60g/m2的非织造布,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采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8~25g/m2的无纺布,所述的构成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的纤维的纤度为0.01~0.1旦尼尔。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上每平米丙纶纺粘无纺布上透气小孔的数量为8~12万个。透气小孔提高了口罩的透气性,同时保证了高效的PM2.5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采用单位面积重量为22~28g/m2的无纺布,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单位面积重量为30~40g/m2,构成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的纤维的纤度为0.01~0.05旦尼尔,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采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8~25g/m2的无纺布。通过控制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及纤维的纤度,可以提高口罩的PM2.5过滤效率,同时又确保口罩的透气性以及舒适感的口罩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爱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爱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2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