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微手外科手术多功能操作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1104.0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3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乔虎云;梁炳生;李清山;李刚;韦健;李文斌;冯小宁;贾英伟;陈治;常文凯;张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炳生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G13/1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印贵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微 手外科 手术 多功能 操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微手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显微手外科手术多功能操作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提高,因事故造成手部损伤逐渐增多。手部损伤涉及部位较多,如手臂,手指的正、背、内侧、外侧和指端等部位,且手外伤常需施行显微外科手术修复。手术中一般需要两位助手,一位保证手部良好的固定和术野充分显露,另一位间断喷洒肝素生理盐水用于保持显微血管、神经吻合时所需的湿润环境。积留的肝素生理盐水无法及时引流而造成无菌巾污染,从而污染伤口。显微手外科手术时间较长,助手在扶持过程中易疲劳且占据狭小的操作空间。现有器械一般固定不稳定且对固定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能随需求随意调整且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显微手外科手术多功能操作台。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显微手外科手术多功能操作台,包括手指固定装置、引流槽,其特点是:还包括多孔板、手臂和腕部固定装置、切口牵引装置、术野抗凝湿润装置及引流管;
所述多孔板通过螺柱固定在引流槽内,且多孔板与引流槽的底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多孔板上的孔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手指固定装置包括弹性绳、弹性手指套圈及活动柱,其中:活动柱一端设置有与多孔板上的内螺纹配套的外螺纹与多孔板上的孔通过螺纹固定,能调整活动柱在多孔板上的高度,弹性绳两端固定在活动柱上,活动柱外面套有橡胶软管,使固定部位免受损伤;所述手臂和腕部固定装置包括弹性带及活动柱,弹性带两端固定在活动柱上;
所述切口牵引装置包括多齿钩及弹性绳,弹性绳一端与多齿钩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柱上;所述引流槽底部设置引流孔;所述引流管一端与引流槽上的引流孔连通,另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
所述术野抗凝湿润装置包括可移动的支架、挂于所述支架上的肝素生理盐水瓶、可塑性抗凝湿润管及设置有开关的塑胶管,其中:可塑性抗凝湿润管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塑胶管连接,所述肝素生理盐水瓶通过软管与可塑性抗凝湿润管连接,该可塑性抗凝湿润管能够根据需要弯折,能够在任意位置保持不动,管口部连接塑料针头,使用时针头对准需要湿润和抗凝的部位。
所述可塑性抗凝湿润管采用金属波纹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孔板使得固定手臂、腕部及手指稳定、方便快捷及无损伤,采用引流孔及引流管避免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积存在引流槽而污染手术视野,采用的固定在支架上的保持手术视野抗凝湿润装置可以方便地对手术视野保持持续的抗凝和湿润,而无需助手。可调式弹力多齿钩能够灵活、稳定、持续、无损伤的充分暴露手术切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套有橡胶软管的活动柱;
图4为弹性手指套圈及活动柱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口牵引装置示意图。
图中:1—引流槽;2—弹性带;3—肝素生理盐水瓶;4—可塑性抗凝湿润管;5—开关;6—螺柱;7—活动柱;8—弹性绳;9—引流管;10—多齿钩;11—孔;12—多孔板;13—橡胶软管;14—外螺纹;15—弹性手指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显微手外科手术多功能操作台,包括手指固定装置、引流槽1、多孔板12、手臂和腕部固定装置、切口牵引装置、术野抗凝湿润装置及引流管9;
如图2所示,所述多孔板12通过螺柱6固定在引流槽1内,且多孔板12与引流槽1的底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多孔板12上的孔11内壁设置内螺纹;如图4所示,所述手指固定装置包括弹性绳8、弹性手指套圈15及活动柱7,其中:活动柱7一端设置有与多孔板12上的内螺纹配套的外螺纹14与多孔板上的孔11通过螺纹固定,能调整活动柱7在多孔板12上的高度,弹性绳8两端固定在活动柱7上,如图3所示,活动柱7外面套有橡胶软管13,使固定部位免受损伤;所述手臂和腕部固定装置包括弹性带2及活动柱7,弹性带2两端固定在活动柱7上;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切口牵引装置包括多齿钩10及弹性绳8,弹性绳8一端与多齿钩10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柱7上;所述引流槽1底部设置引流孔;所述引流管9一端与引流槽1上的引流孔连通,另一端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炳生,未经梁炳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1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