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外置空调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50752.4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姬军鹏;康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姬军鹏;康海峰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力线 载波 外置 空调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电器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外置空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的智能家居行业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末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智能家居行业取得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渗透到平常百姓的生活当中。目前国内智能家电没有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而得到广泛的发展,智能家电的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到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当前市场上生产的空调不具有远程智能控制功能,与智能家居方向无法接轨。即使外加带有远程控制的控制器则需要单独铺设控制线路,控制方式比较落后,需要架设控制线路,硬件成本较高。所以有必要发展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外置电力线载波(PLC)空调控制器,解决智能家居与智能家电的配合问题,同时省去专门的控制线路敷设,大大节省了成本。在现有的空调不全部淘汰的情况下,外加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外置空调控制器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实现了远程智能家居控制,节省了改造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空调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外置空调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智能家电不能实现远程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外置空调控制系统,包括与空调实机相连接的PLC智能控制器,PLC智能控制器通过无线转换设备与智能手机或上位机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其中的PLC智能控制器,包括控制信号转换电路,控制信号转换电路上分别连接有AC-DC多路电源、空调以太网接口及RX带通滤波器,RX带通滤波器的另一端与控制信号检波器相连接,控制信号检波器上还连接有EMI滤波器,EMI滤波器还与AC-DC多路电源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现有的空调和电力线,不需要重新生产智能空调和重新布线,打破了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在当前空调领域发展不协调的局面。所采用外置PLC空调控制器,整合了空调信息管理功能,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任意接入任何网络运营商的网络,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外置PLC空调控制器就可以完成对空调的控制、信息查询、防护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外置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外置空调控制系统中PLC智能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信号转换电路,2.AC-DC多路电源,3.EMI滤波器,4.RX带通滤波器,5.控制信号检波器,6.空调以太网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外置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与空调实机相连接的PLC智能控制器,PLC智能控制器通过无线转换设备与智能手机或上位机通信。
PLC智能控制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控制信号转换电路1,控制信号转换电路1上分别连接有AC-DC多路电源2、空调以太网接口6及RX带通滤波器4,RX带通滤波器4的另一端与控制信号检波器5相连接,控制信号检波器5上还连接有EMI滤波器3,EMI滤波器3与AC-DC多路电源2相连接。
其中的EMI滤波器3,滤除100MHz的PLC控制信号;AC-DC多路电源2,为PLC空调控制器供电;控制信号检波器5,检出由无线转换设备发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转换电路1,把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指令发送给空调;空调以太网接口6,传输控制指令通过调制解调技术提取在电力线上耦合的控制信号,并转换成控制指令通过以太网接口发送给空调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PLC控制信号耦合在电力线上通过特制EMI滤波器3,滤除PLC控制信号,使PLC控制信号全部流向控制信号检波器5;AC-DC多路电源2,为PLC空调控制器供电;控制信号检波器5,在电力线上检出由无线转换设备发出的PLC控制信号通过RX带通滤波器4,传输特定频率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转换电路1,把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指令发送给空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姬军鹏;康海峰,未经姬军鹏;康海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50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