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去除试件表面涂层的抛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9694.3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8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勇;余奕帆;刘凤琴;潘舟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5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表面 涂层 抛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去除试件表面涂层的抛光机,其能够与GB18445-201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去除涂层抗渗试验配套使用。
背景技术
刚性防水材料国标GB18445-201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已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并于2013年11月1日起实施。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刚性防水材料,此次标准的修订引入了一项新的性能指标:去出涂层的抗渗压力。
在测试此项目时需要将试块表面的涂层去除,且要求表面平整,不能损伤试块。然而目前,在去除试件表面涂层时,均采用手持式的抛光机,其明显具有以下不足:
1、手持式的抛光机,抛光片在高速旋转时,操作者手持抛光机容易晃动,会造成表面凹痕,也易损伤试块,同时,在抛光过程中,为观察抛光现象需要将抛光机移走后再进行抛光,容易造成涂层抛光厚薄不均匀,此外,效率也较低;
2、采用手持式的抛光机,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也无法使用水流冲洗,易伤害身体,同时还需要佩戴防护用具,给去除涂层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去除试件表面涂层的抛光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去除试件表面涂层的抛光机,其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工作平台、位于工作平台与机架之间的升降机构、位于工作平台正上方的抛光机构、能够拆卸地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试件支架、以及围设在工作平台和抛光机构外周并形成密封区域的透明框,其中抛光机构包括马达、连接轴、位于连接轴端部并水平设置的抛光片,升降机构沿着竖直方向调节工作平台的升降,透明框上设有门和连接孔。
优选地,抛光机构还包括水冲洗系统,该水冲洗系统包括出水口位于抛光片中心的水管、以及向水管内供水的供水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自水管喷出的水能够从连接孔排出。由水冲洗系统对试件表面进行冲水,使得在抛光中不会产生的灰尘,同时对抛光片进行降温,有效地延长抛光片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连接孔位于透明框底部的一侧。并且连接孔自内向外倾斜设置,便于水冲洗系统的水自连接孔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和优选方面,马达能够驱动连接轴自转或公转。使得抛光片具有较大的抛光范围,抛光片的抛光面积大于试件上表面的面积时,连接轴自转;抛光片的抛光面积小于试件上表面的面积时,连接轴公转。使得不管试件上表面的面积大小,都能够有效的去除试件表面的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具体的实施和优选方面,升降机构包括下端部设置在机架上、上端部伸入透明框内并连接在工作平台底部的升降杆,以及驱动升降杆沿着自身高度方向伸缩运动的驱动单元。优选地,升降杆的伸缩行程大于等于工作平台与抛光片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在工作平台底部与升降杆上端部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工作平台旋转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
此外,透明框的材质为塑料或玻璃。试件支架能够根据不同形状的试件进行替换。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能够实现试件表面均匀的抛光,而且非常的平整;另一方面,解决粉尘的直接排空对操作者身体造成损害的难题,并且还能够满足边抛光边观察的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10、底架;11、支架;12、顶架;2、工作平台;3、升降机构;30、伸缩杆;31、驱动单元;4、抛光机构;40、马达;41、连接轴;42、抛光片;43、水冲洗系统;430、水管;5、试件支架;6、透明框;60、门;61、连接孔;7、角度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9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