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榨油机压榨组件防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9672.7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惠美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14 | 分类号: | B30B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陈业胜;张春耀 |
地址: | 52839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榨油机 压榨 组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榨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榨油机压榨组件防抖结构。
背景技术
家用榨油机是一种小型的榨油机器,是利用热榨技术在使油料原料在高温下析出植物油。随着地沟油、潲水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家用榨油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需品。
现有的家用榨油机,一般是先通过炒锅对油料原料进行烘炒,烘炒好的油料再从炒锅进入榨油机构进行挤压榨油。现在的榨油机构一般是在榨膛内安装螺杆,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螺杆在榨膛内旋转,油料在螺杆与榨膛之间的空隙内被挤压,使得油料中的油脂被压榨出来,沿榨膛的出油孔流出,油渣则在螺杆的带动下从螺杆的末端送出。由于螺杆的一端需要与驱动机构连接,由驱动机构带动其转动,故现有榨膛均是一端固定在榨油机的下机体上,且螺杆与驱动机构连接,而榨膛的另一端悬空位于榨油机的下机体上,在榨油的过程中,由于螺杆需要大扭力地压榨原料,榨膛承受较大的力,悬空的另一端会容易抖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榨油机压榨组件防抖结构,使得在榨油的过程中,压榨组件能够平稳地工作,不会产生抖动,影响正常的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榨油机压榨组件防抖结构,其包括内部设有螺杆的榨膛、内置驱动机构的下机体,所述榨膛的一自由端固定在下机体内部且螺杆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下机体设有与榨膛相对应的凹槽,榨膛悬空挂于所述凹槽中,凹槽中设有承托榨膛的悬空部位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凹槽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表面与榨膛的外周面相匹配,使得榨膛能够与定位柱紧紧相贴,定位柱起到较好的承托作用。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与下机体一体成型,减少加工工艺。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与下机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套有耐热套。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优选地,所述榨膛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凹槽上设有承托榨膛的悬空部位的定位柱,能够防止榨膛因为内部的螺杆的转动而抖动,同时由于定位柱与凹槽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能够及时通过间隙去清除凹槽内的污物,如油污、油渣等,既能够达到防抖动的效果,又不会因为定位柱的存在而对清除凹槽内的污物产生障碍。
2、定位柱可以与下机体一次成型,简化制造工艺,也可以是与下机体可拆卸连接,在榨油机构工作时才安装在下机体上,在榨油作业完成后可以将定位柱拆出来清洗。
3、本实用新型的榨膛由于有定位柱的支撑,榨膛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略为倾斜,在榨油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因为螺杆的转动而产生抖动,而且还能够使榨膛内末端的油脂回流至中部,由中部的出油孔流出,出油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榨油机压榨组件防抖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榨油机压榨组件防抖结构,其包括下机体1、榨膛2。所述下机体1内部设有驱动机构(图未示),所述榨膛2内部设有螺杆(图未示)。下机体1设有供安装榨膛的自由端的旋转卡槽11,榨膛2的一自由端设有与旋转卡槽11匹配的卡扣21。所述下机体1沿旋转卡槽11的轴向开设凹槽12。榨膛2的一自由端通过相互匹配的旋转卡槽11和卡扣21固定安装在下机体1中,而榨膛2的其它部位则悬空挂于凹槽12中,并且另一自由端伸出凹槽12外部,从而使得榨膛2悬空挂放。榨膛2内的螺杆则穿过旋转卡槽11与驱动机构连接。在凹槽12中设有承托榨膛的悬空部位的定位柱3,所述定位柱3与凹槽12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在榨油过程中,驱动机构使得螺杆转动,榨膛2的悬空部位由于有定位柱3的承托而不会抖动,同时由于定位柱3与凹槽12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能够及时通过间隙去清除凹槽内的污物,如油污、油渣等。由于榨膛2是呈柱形状,所述凹槽12优选为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形状上与榨膛较好地配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为了使得榨膛2能够与定位柱3紧紧相贴,定位柱起到较好的承托作用,所述定位柱3的顶部表面与榨膛2的外周面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惠美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德惠美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9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