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温水龙头阀芯及恒温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9658.7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0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汉年 |
主分类号: | F16K11/06 | 分类号: | F16K11/06;F16K31/04;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4500 广东省梅州市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水龙头 | ||
1.一种恒温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龙头阀芯包
括有:
一阀芯壳体(11),其形成有一容置腔(110),所述阀芯壳体(11)的壳壁上形成有一横向贯通的第一滑槽(111)及一横向贯通的第二滑槽(112);
一进出水底座(12),其对应于所述容置腔(110)而固设于所述阀芯壳体(11)的下端处,所述进出水底座(12)的中央处形成有一第一出水口(120),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20)的外侧形成有一第一进水口(121)及一第二进水口(122);
一第一过水片(13),其固定于所述进出水底座(12)之上,所述第一过水片(13)的中央处形成有一对应该第一出水口(120)的第二出水口(130),于所述第二出水口(130)的外侧形成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二进水口(122)的第三进水口(131)及第四进水口(132);
一冷热水调节片(14),其可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水片(13)之上,所述冷热水调节片(14)的中央处形成有一第三出水口(140),于所述第三出水口(130)的外侧形成有一对应于所述第三进水口(131)和第四进水口(132)的第五进水口(141),随着所述冷热水调节片(14)的旋转而可调节所述第五进水口(141)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三进水口(131)和第四进水口(132)的贯通面积,且在所述冷热水调节片(14)上固定有一第一齿轮臂(142),所述第一齿轮臂(142)对应于所述第一滑槽(111)而伸出于所述阀芯壳体(11)之外;
一开关座(15),其可旋转设置于所述冷热水调节片(14)之上,所述开关座(15)的底面处凹入形成有一混水槽(150),所述混水槽(150)对应于所述第五进水口(141)和第三出水口(140),随着所述开关座(15)的旋转而可调节所述混水槽(150)相对于所述第五进水口(141)的贯通面积,且在所述开关座(15)上固定有一第二齿轮臂(151),所述第二齿轮臂(151)对应于所述第二滑槽(112)而伸出于所述阀芯壳体(11)之外;
一第一变速电机(16),其设置于所述阀芯壳体(11)外侧处,所述第一变速电机(16)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第一齿轮(160),所述第一齿轮(160)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臂(142),藉由所述第一变速电机(16)以驱动所述冷热水调节片(14)旋转;
一第二变速电机(17),其设置于所述阀芯壳体(11)外侧处,所述第二变速电机(17)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第二齿轮(170),所述第二齿轮(170)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臂(151),藉由所述第二变速电机(17)以驱动所述开关座(15)旋转;
一温度传感器(18),其穿设于所述开关座(15)之上,且其检测端位于所述混水槽(15)之中以检测冷热混合水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水调节片(14)与开关座(15)之间固定设置有一第二过水片(19),所述第二过水片(19)的中央处形成有一第四出水口(190),所述第四出水口(190)对应于所述混水槽(150)和第三出水口(140)之间,所述第四出水口(190)的外侧形成有一第六进水口(191),所述第六进水口(191)对应于所述混水槽(150)和第五进水口(141)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座(15)由一开关片(152)及一设置于所述开关片(152)之上的转动座(153)构成,其中,所述混水槽(150)形成于所述开关片(152)的底面处,所述第二齿轮臂(151)则设置于所述转动座(153)的一侧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片(13)的第二出水口(130)处设有一定位轴环(20),所述冷热水调节片(16)套设于所述定位轴环(20)而可绕所述定位轴环(20)旋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水龙头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20)为上下错位结构的通孔,所述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二进水口(122)均为下窄上宽结构的扇面形通孔,所述第二出水口(130)为上宽下窄结构的圆形通孔,所述第三进水口(131)和第四进水口(132)均为下窄上宽结构的扇面形通孔,所述第三出水口(140)为上窄下宽结构的圆形通孔,所述第五进水口(141)为下窄上宽结构的扇面形通孔,所述第六进水口(191)为下宽上窄结构的扇面形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汉年,未经陈汉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965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分子反射灯罩
- 下一篇:一种碳包覆二氧化钛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