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创可贴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48466.4 | 申请日: | 2014-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9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罗黎明;余光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黎明 |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F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璧山县东***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创可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创可贴,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弧度保护罩的硅胶创可贴。
背景技术
传统的伤口处理是将包扎材料直接绑扎或粘贴于伤口表面,包扎材料本身容易造成对伤口的二次伤害,伤者的日常活动也容易发生磕碰造成伤口的痛苦,愈合过程中包扎材料极易与伤口发生粘连,换药、换包扎材料所造成的伤害和痛苦更是严重,同时所有材料为一次性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创可贴,克服了传统创可贴不能透气、容易触碰伤口、资源浪费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创可贴,包括包扎带、保护罩,所述包扎带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包扎带,所述包扎带的中心处设有孔,所述孔为圆形孔或者椭圆形孔,所述保护罩为弧形壳体,所述保护罩的顶部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位于保护罩下表面的孔口处设有一层无纺布,所述保护罩的上表面边沿粘贴在所述包扎带上的孔边沿,所述保护罩的上表面的顶部高于所述包扎带的上表面3~6mm,优选5mm,所述保护罩的下表面顶部高于所述包扎带的上表面1~5mm,优选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护罩可消毒重复利用,节约资源,同时避免触碰伤口加剧伤口疼痛感,避免包扎材料与伤口粘连,同时有利于伤口透气,防止伤口进水,并保持较稳定的温度湿度,利于伤口恢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保护罩采用的材料为硅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硅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当触碰到伤口时,通过硅胶保护罩可以减缓对伤口的冲击,减轻疼痛感。
进一步,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0.1~0.3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得受伤的皮肤与空气接触,伤口透气可以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创可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创可贴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包扎带,2、保护罩,3、透气孔,4、无纺布,5、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扎带1、保护罩2,包扎带1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包扎带,可以使得包扎更结实防止掉落,在包扎带1的中心处设有孔5。孔5可以为圆形孔或者椭圆形孔,孔5的边沿与保护罩2的边沿紧固粘贴在一起,保护罩2采用的是硅胶材料制成的弧形壳体,保护罩2可以根据伤口面积大小的情况设为椭圆形或者圆形,具有一定的弧度,即保护罩2的中心部分向上凸起,当外界触碰到伤口时可以产生缓冲,减小对伤口的冲击从而减轻伤口的疼痛感。保护罩2的上表面的顶部高于包扎带1的上表面3~6mm,优选5mm;保护罩2的下表面顶部高于包扎带1的上表面1~ 5mm,优选4mm。保护罩2的顶部设有透气孔3,透气孔3位于保护罩2下表面的孔口处设有一层无纺布4,透气孔3可以使得受伤皮肤透气,无纺布可以防止外界的水进入与伤口接触,利于伤口恢复,防止伤口感染化脓。保护罩2上的透气孔3的直径为0.1~0.3mm,优选直径为0.2mm。保护罩2的材料为硅胶,采用硅胶材料可以使得保护罩2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效果更好。保护罩2的上表面边沿粘贴在包扎带1上的孔5的边沿,即保护罩2的上表面边沿与孔5边沿的包扎带1的下表面粘贴固定在一起,硅胶的保护罩2可直接与皮肤接触,避免伤口所在的空间过于潮湿或者过于干燥。硅胶保护罩2在使用之后可以取下进行消毒清洗、干燥之后粘贴在新的包扎带上进行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
其工作过程为:将硅胶保护罩2粘贴在包扎带1上,将包扎带1上的孔5对准消毒过后的伤口,然后将包扎带5包住伤口使得保护罩2正好位于伤口的正上方。待伤口愈合之后将保护罩2拆下来进行消毒、清洗、干燥,然后再将保护罩2粘贴在新的包扎带上进行下一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黎明,未经罗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8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α‑氨基烷基膦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耳部清洗涂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