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低压力工况下智能流量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3030.6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7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孔祥伟;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大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F16K31/53;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3905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压力 工况 智能 流量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控制器,属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中低压力工况下智能流量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共认知的流量控制器大部分采用叶轮式涡轮流量计和手动调节阀,该结构操作频繁、复杂,长期使用测量精度与校验精度较低,特别应用于脏污介质时,更无法保证测量精度与校验精度,在油田配注、工业水处理等应用工况下,复杂的阀组实现联动注水、排水操作更为繁琐,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上述原因带来巨大损耗及维护量的增加。
现在有一种智能流量控制器(专利号:CN201220707803.7)投入油田、工业水处理等领域以来,受到了一致好评,但是上述智能流量控制器适用于高压工况,而且主要控制部分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有杂物容易出现故障,随着流量仪表自动化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在中低压力工况下的特殊流量控制器,要求:1、控制器整体结构要求更为小巧、2、控制精度要求更高、3、成本要求更为低廉、4、故障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中低压力工况下智能流量控制器,实现一种中低压力工况下更为适用的自动控制的仪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中低压力工况下智能流量控制器,包括连在一起的阀体与执行器,所述阀体从外到内包括阀座、阀芯与阀杆,其中阀芯分为调节器与稳流套,阀芯上面设有密封座,执行器包括蜗轮箱、电机、涡轮、蜗杆、显示器,其中蜗轮箱上与外界连接面均嵌有密封条,蜗杆采用骨架油封密封,蜗杆穿过蜗轮箱连接在电机上,蜗轮箱内设有电气安装板,所述涡轮设在电气安装板下与蜗杆配合,涡轮通过花键轴与铜螺母连接,铜螺母下方设有轴承,通过阀杆上端的螺纹与铜螺母连接,在电气安装板上装有霍尔接近传感器,同时在蜗杆上装有永磁体,显示器位于蜗轮箱的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阀杆的中部装有行程标识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花键轴与铜螺母牙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花键轴的花键下部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器上设有多层进水口与出水口,稳流套上设有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器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铜螺母内部为T型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蜗杆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封闭在涡轮箱的封盖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中低压力工况下智能流量控制器,实现中低压力工况下注水、排水的流量的自动控制,实现了可拆卸的控制器与阀体连接,便于后期检修, 密封性加强,结构更为紧凑,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安装,节省更多达1/5,采用霍尔接近传感器,用于监察阀杆的位置,使得阀杆开度限位更为精确无误,调节精度较以往产品更高,同时减少了零件加工量,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花键轴与铜螺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蜗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稳流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蜗杆位置剖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阀体,2、执行器,3、阀座,4、阀芯,5、阀杆,6、调节器,7、稳流套,8、密封座,9、蜗轮箱,10、电机,11、涡轮,12、蜗杆,13、显示器,14、密封条,15、骨架油封,16、电气安装板,17、花键轴,18、铜螺母,19、轴承, 20、霍尔接近传感器,21、永磁体,22、行程标识套,23、牙嵌部分,24、花键,25、花键下部凸出部,26、进水口,27、出水口,28、密封圈,29、阀杆上端的螺纹,30、法兰,31、封盖,32、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大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大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3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重混纺编织远红外保健纱
- 下一篇:无人值守的微波木材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