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脱硝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2623.0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7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冀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冀文平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净化设备,特别是指一种烟气脱硝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加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空气污染不断加重的严峻局面。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烟气排放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环境污染控制问题,不断引起全世界广泛高度重视,发展高效、节能、高性价比的烟气净化设备及技术是从根本解决发展与环保,当前与长远的不同诉求。
由于烟气脱硝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运行的烟气脱硝项目所采用的工艺也是引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烟气脱硝技术,目前主要应用的脱硝工艺分为两大部分,即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法)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法),虽然SCR法脱硝效率较高,排放标准能达到>90%,但工艺复杂、系统投资费用及后续运行处理费用高昂;而SNCR法虽然投资少,后续运行处理费用较低,但脱硝效率只能达到<60%,满足不了日益严格的国家对于烟气中硝的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脱硝净化装置,其脱硝效率高、工艺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脱硝净化装置,其中包括与锅炉烟气管道右端连通的舱体,所述舱体右侧设有净化烟气出口,所述舱体内腔左部上端连接有多个氧化剂喷撒装置,所述氧化剂喷撒装置与装有氧化剂溶液的氧化剂储备仓连接,舱体内腔右部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与舱体内腔顶部之间的部分连接一管道,所述舱体内于连接板右侧装有尿素液,所述管道另一端伸入尿素液中。
多个所述氧化剂喷撒装置由多个第一氧化剂喷撒装置和多个第二氧化剂喷撒装置组成,多个第二氧化剂喷撒装置位于多个第一氧化剂喷撒装置的右方,所述舱体内腔上端于第一、二氧化剂喷撒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下方与舱体之间形成第一通孔,所述舱体内腔于第二氧化剂喷撒装置与连接板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一端固定于舱体内腔的上端或下端,且隔板与舱体之间形成通孔,相邻隔板之间呈上、下交错设置。
所述舱体下端于舱体左侧与隔板右侧之间的部位连接有第一收集斗,所述第一收集斗的下端连接有氧化液循环泵,所述氧化液循环泵通过循环液管与氧化剂储备仓连接,所述舱体下端于连接板与舱体右侧之间的部位连接有第二收集斗,所述第二收集斗的下端连接有脱硝液排放泵,所述脱硝液排放泵连接有排液管。
所述净化烟气出口与离心风机连接。
所述尿素液中设置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呈水平固定于连接板与舱体内壁上,所述管道下端穿过多孔板。
所述多孔板由两个表面设有多个通孔的不锈钢板和夹于两个不锈钢板之间的不锈钢纤维毡连接而成。
所述第一氧化剂喷撒装置包括与氧化剂储备仓连接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呈倒L形,所述第一管道下端连接有第一氧化剂喷头。
所述第二氧化剂喷撒装置包括与氧化剂储备仓连接的竖直向设置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呈上下分布两个第二氧化剂喷头。
所述舱体上表面位于连接板右侧设置有装有尿素液的尿素液储备仓,所述尿素液储备仓与流通管上端连接,所述流通管下端正对着舱体右侧下部的尿素液。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烟气脱硝净化装置通过在舱体内腔靠近锅炉烟气管道的部位上端设置氧化剂喷撒装置,当烟气从锅炉烟气管道进入舱体后,烟气中难溶于水的NO与氧化剂喷撒装置喷出的雾化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O2,该生成物与烟气中的NO、NO2在气相中转变为N2O4和N2O3,之后再进入尿素液中与H2O、(NH2)2CO(尿素)反应生成N2、CO2无害气体从净化烟气出口排出,该装置脱硝效率高、工艺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舱体内腔上端于氧化剂喷撒装置的第一、二氧化剂喷撒装置之间连接第一隔板,在舱体内腔于第二氧化剂喷撒装置与连接板之间连接至少一个隔板,这样设计可延长烟气与氧化剂的反应时间,使其充分氧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冀文平,未经冀文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2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