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栋大棚育秧喷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1770.6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5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葛昌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昌富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棚 育秧 喷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雾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联栋大棚育秧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公司将秧苗育秧后进行栽培,由于联栋大棚一次育秧数量多而被广泛使用,但联栋大棚内的秧苗进行喷雾洒水存在着工作强度大、喷洒不均匀的缺陷,进而影响秧苗的均衡生长,对植物的产量产生不利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联栋大棚内喷雾劳动强度大、喷洒效果不理想等缺陷,提供一种喷雾均匀、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的联栋大棚育秧喷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联栋大棚育秧喷雾装置,包括大棚、横梁一、横梁二、立柱、移位槽、滚轮、电机、吸水管、水池、水管、喷水管、喷嘴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设置在横梁一、横梁二上,所述的横梁一、横梁二上设置有移位槽,所述的滚轮设置在移位槽内,水管通过滚轮能够在移位槽内移动,便于对联栋大棚内的秧苗进行喷洒,提高了喷洒的均匀性,降低了劳动强度,所述的立柱设置在横梁一、横梁二下,所述的电机设置在横梁一上,所述的吸水管一端通过电机与水管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水池内,所述的喷水管设置在水管上,所述的喷嘴设置在喷水管上,多个喷嘴能够喷洒均匀,促进秧苗的均衡生长,所述的出水管设置在横梁二的两端,在下雨天的情况下,雨水从棚顶流到大棚的结合处,通过出水管、水管进入水池内,降低了雨水对联栋大棚的损坏,延长了联栋大棚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的横梁一设置为L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横梁二,其长度为3-8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横梁上设置有供水管移动的移位槽,水管通过滚轮在移位槽内移动,能够均匀的对联栋大棚内的秧苗进行喷雾,促进了秧苗的均衡生长,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示意横梁二的结构。
图中:1.大棚、2.横梁一、3.横梁二、4.立柱、5.移位槽、6.滚轮、7.电机、8.吸水管、9.水池、10.水管、11.喷水管、12.喷嘴、1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一种联栋大棚育秧喷雾装置,包括大棚1、横梁一2、横梁二3、立柱4、移位槽5、滚轮6、电机7、吸水管8、水池9、水管10、喷水管11、喷嘴12和出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1设置在横梁一2、横梁二3上,所述的横梁一2设置为L形结构,便于电机7在横梁一2上移动,所述的横梁一2、横梁二3上设置有移位槽5,横梁二3的长度为800cm,所述的滚轮6设置在移位槽5内,水管10通过滚轮5能够在移位槽5内移动,便于对联栋大棚内的秧苗进行喷洒,提高了喷洒的均匀性,降低了劳动强度,所述的立柱4设置在横梁一2、横梁二3下,所述的电机7设置在横梁一2上,所述的吸水管11一端通过电机7与水管10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水池9内,所述的喷水管11设置在水管10上,所述的喷嘴12设置在喷水管11上,多个喷嘴12能够喷洒均匀,促进秧苗的均衡生长,所述的出水管13设置在横梁二3的两端,在下雨天的情况下,雨水从棚顶流到大棚1的结合处,通过出水管12、水管10进入水池9内,降低了雨水对联栋大棚的损坏,提高了大棚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昌富,未经葛昌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17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烤烟真菌病害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卷帘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