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预热器的可调式盘根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1411.0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3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夏小斌;王康;汪鹏飞;杨德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00 | 分类号: | F16J15/00;F23L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预热器 调式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预热器的可调式盘根密封结构,属于空气预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预热器是大型火力发电厂及化工行业重要的辅助设备,其主要用途就是利用锅炉尾部的烟气来加热空气,其工作原理为:烟气进入预热器后,加热转子内部的蓄热元件,转子转到空气侧后,将蓄热元件所带热量释放给流经转子的空气,转子连续旋转,换热过程也持续进行。
影响空气预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漏风率。为了控制漏风率,空气预热器采用双道密封、迷宫密封、焊接静密封等多种结构。尤其在600MW及以上大型火力发电厂,还采用了可调节式的密封板自动跟踪系统,有效地控制漏风率。
如图1所示,传统的在扇形板1上有一个与密封盘2起密封作用的传统盘根密封结构3,如图2所示,为传统盘根密封结构3的示意图:下部有传统盘根座4,上部有盘根盖5,传统盘根座4与盘根盖5之间通过螺栓6连接,用来压实盘根7,使扇形板1与密封盘2紧密贴合,保证密封性。
然而,但多年运行经验表明,传统的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当空气预热器扇形板在现场安装时,由于密封盘与中心筒的同轴度比较困难,对中不好会造成密封盘2的一侧与扇形板1上传统盘根密封结构3间的间隙过大而另一侧的间隙过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在密封盘与中心筒同轴度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现场调节盘根密封结构的位置,以调节扇形板与密封盘间的间隙,保证盘根与密封盘紧密贴合的空气预热器的可调式盘根密封结构,解决了当空气预热器扇形板在现场安装时,可能会造成密封盘的一侧与扇形板上传统盘根密封结构间的间隙过大而另一侧的间隙过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空气预热器的可调式盘根密封结构,包括盘根,盘根的一端与盘根盖的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根的另一端设于盘根座的一端上,所述盘根盖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盘根座的顶部连接,盘根座的另一端与压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板的形状与盘根座另一端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的压板与盘根座的另一端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盘根座的另一端为台阶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空气预热器的可调式盘根密封结构,台阶型的盘根座用压板压紧,并留有一定间隙,保证密封盘与中心筒在同轴度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现场调节盘根密封结构的位置,以调节扇形板与密封盘间的间隙,保证盘根与密封盘紧密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通过传统的盘根密封结构将扇形板与密封盘贴合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盘根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通过本发明将扇形板与密封盘贴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空气预热器的可调式盘根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为扇形板,2为密封盘,3为传统盘根密封结构,4为传统盘根座,5为盘根盖,6为螺栓,7为盘根,8为盘根密封结构,9为盘根座,10为压板,11为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空气预热器的可调式盘根密封结构,为可调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盘根7,盘根7的一端与盘根盖5的一端连接,还包括下部有改进的盘根座9,盘根7的另一端安装在盘根座9的一端上,盘根座9的上部有盘根盖5,盘根盖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6与盘根座9的顶部连接,盘根座9的另一端与压板10连接。盘根座9的另一端为台阶型,压板10的形状与盘根座9另一端的形状相匹配。盘根盖5和盘根座9之间通过螺栓6连接,用来压实盘根7,使盘根7与密封盘2紧密贴合,保证密封性。盘根座9用压板10压紧,并留有一定间隙11,间隙11在压板10与盘根座9的另一端之间。在密封盘2与中心筒同轴度不好的情况下,可以调节盘根密封结构8的位置,以调节扇形板1与密封盘2间的间隙,如图3所示,保证盘根7与密封盘2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14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