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转换极性直流电压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0841.0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8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东;胡彪;黄天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盛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28 | 分类号: | G01R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2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转换 极性 直流 电压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自动转换极性的直流电压发生器。
背景技术
硅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其进行正负极性转换,而目前的硅堆都是单一极性设计,所以使用时均需要进行人工调转或者更换,其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无法实现快速极性转换,不能满足特殊试验的需要。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推拉硅堆和电子元件接插件接触方法,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现快速转换极性,可靠性高的自动转换极性直流电压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硅筒支柱、若干硅堆单元、若干成对的电极和传动机构,
所述硅筒支柱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设在所述外筒内,若干所述成对的电极设在所述内筒的内壁上;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气动马达、减速机、驱动轴、从动轴、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设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从动轴设在所述内筒内,所述从动轴的轴线与所述内筒的中心线一致,若干所述硅堆单元均布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且通过若干成对的电极串联在所述内筒内;
所述驱动轴设在所述外筒内、位于内筒外侧;所述气动马达通过所述减速机控制所述驱动轴。
所述硅堆单元呈环形。
所述电极为球型电极,所述硅堆单元通过滚动触球与所述球型电极接触。
本实用新型由气缸传动机构驱动硅筒支柱的极性转换,其中硅筒支柱由若干硅筒单元垂直串级而成;单立柱式结构,可靠的气动机械传动,二侧球型电极接触方式;电气接触可靠,连接牢固。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800KV,+/-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用换流变压器的耐压、极性转换等试验或者用于其部件(如高压套管)的耐压、极性转换等试验;;性能稳定,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硅堆单元与电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硅筒支柱,11是外筒,12是内筒,2是硅堆单元,3是电极,41是气动马达,42是减速机,43是驱动轴,44是从动轴,45是主动齿轮,46是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包括硅筒支柱1、若干硅堆单元2、若干成对的电极3和传动机构,
所述硅筒支柱1包括内筒12和外筒11,所述内筒12设在所述外筒11内,若干所述成对的电极3设在所述内筒12的内壁上;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气动马达41、减速机42、驱动轴43、从动轴44、主动齿轮45和从动齿轮46,所述主动齿轮45设在所述驱动轴43上,所述从动齿轮46设在所述从动轴44上,所述主动齿轮45和从动齿轮46相啮合;
所述从动轴44设在所述内筒12内,所述从动轴44的轴线与所述内筒12的中心线一致,若干所述硅堆单元2均布套设在所述从动轴44上、且通过若干成对的电极3串联在所述内筒12内;
所述驱动轴43设在所述外筒11内、位于内筒12外侧;所述气动马达41通过所述减速机442控制所述驱动轴43。
所述硅堆单元2呈环形。本实用新型中的硅堆单元由若干只无局放硅单元串级制成,绝缘性能良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所述电极3为球型电极,所述硅堆单元2通过滚动触球与所述球型电极接触,由于球形接触面积大,不仅接触更可靠,且不会出现局放。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硅筒转换极性时间≤5 秒 可自动控制或可手动控制;发生器极性转换时间 <90秒;PLC智能控制。
工作中,自动转换时,气动传动机构接受控制台信号后启动,将硅筒内各级联元件水平旋转180度即可实现极性反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盛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盛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0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电源并网双向计量控制箱
- 下一篇:自动测试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