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扭盘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0529.1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沈榆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榆珍 |
主分类号: | A63B22/14 | 分类号: | A63B22/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扭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扭盘,特别是指内部滚动件与底盘、转盘间的组合技术而言。
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申请第102208543号、第091206412号等等专利案,其是在一底盘上安装一转盘,该底盘、转盘设有相匹配的第一枢部、第二枢部,用于使转盘能够以第一、二枢部为圆心的自转;为使转盘在自转时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及稳定性,其转盘底面则同心的一体成型有一一上轨道,至于底盘则成型有与上轨道匹配的下轨道,并在该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支撑有复数个滚动件,令这些滚动件能沿着上轨道与下轨道滚动,用于支持转盘自转。
可是,该扭扭盘在提供吾人运动时,仍有以下缺点:
一、这些滚动件相对在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做「万向转动」,造成滚动件本身翻动噪音以及与上、下轨道间的摩擦噪音并不低,更甚者,还会听到滚动件彼此碰撞噪音,其诚有改良的必要。
二、上轨道与下轨道大都是以圆弧面拘束滚动件,用于防止滚动件脱出其间,造成彼此接触面积无法有效缩减,自然会有转盘自转不顺畅、灵敏度不佳的问题,使得运动效果大打折扣。
三、在使用一段时日而摩耗上轨道或下轨道后,除了转动稳定度会下降外,更容易发生滚动件脱出的损坏情形。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以多年的专业经验与心得,经不断构思、创研,乃研发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解决前述现有问题点的扭扭盘,使其在提供运动时的噪音有效降低,且大大增进了转盘自转的灵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扭扭盘,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有:
一底盘,其设有第一枢部,还以第一枢部为圆心而环状排列有至少一组滚动装置,该滚动装置具有多数等距排列的立座,每一立座均界定有一限位空间,在限位空间跨设有轴件,这些轴件的中心轴线均指向第一枢部,且分别枢设有滚动件,令滚动件底端悬空于限位空间中,而滚动件顶端突出立座;以及
一转盘,其安装于底盘上,且设有与第一枢部匹配的第二枢部,以使转盘能够以第一、二枢部为圆心的自转,而转盘还环设有与滚动装置相对的上轨道,还令上轨道底面与滚动件顶端呈点接触的支持转盘自转。
其中:该立座在底盘向上延设有两第一板,两第一板两侧对应桥接有第二板,用于形成一开口朝上的限位空间,而两第一板顶端向下凹设有一逆向卡槽,该逆向卡槽呈向下渐缩设置,且在底端接通有一指向第一枢部的轴孔的中心轴线,令逆向卡槽底端宽度对称小于轴孔孔径,还控制轴孔两端呈封闭状,一轴件经逆向卡槽而压入轴孔中定位,该轴件贯穿枢设一滚动件的中孔,且令滚动件左、右被限位空间挡止。
其中:该轴件与中孔之间对接有两衬套,该衬套能相对轴件自转,而两衬套还在外端径向突设有挡缘,此挡缘能对称补偿两第一板与滚动件左、右间的空隙。
其中:该底盘还在第一枢部前、后各对称贯设有二个栓孔,转盘底面还设有与栓孔相对的第二插部;而前、后相对的两栓孔则分别安装有握把,握把具有一可供手掌握持的弓杆,还在弓杆两端分别设第一插部,该第一插部由一对应插入栓孔的栓轴及与对应第二插部组固的插孔所组成,使转盘与底盘固定成一体,此时两握把的弓杆呈并排且突出底盘。
其中:该弓杆桥接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呈一曲弧不同或坡度设置,该两握把第一插部在前、后对调的安装于底盘栓孔及转盘第二插部时,能调整弓杆外表面与地面间的接触状态,转盘两侧对称的突出底盘外,并在该两侧底面分别上凹有第一容室,该第一容室能供握把在不使用时收纳,且设有能将握把定位的勾板。
其中:该转盘左右两侧各贯设与握把第一插部匹配的第三插部,用于使握把能置换的组设于转盘左右,而突出底盘底面。
其中:该转盘左右两侧各贯设与握把第一插部匹配的第三插部,用于使握把能置换的组设于转盘左右,且突出转盘顶面。
其中:该转盘还设有若干轴座,该轴座能提供轮组安装,且令轮组在接触地面时能悬空底盘,且转盘两侧对称的突出底盘外,并在该两侧底面分别上凹有第二容室,该第二容室能供轮组对应收纳,且设有能将轮组定位的压板。
其中:还配置有两条绳索,该两条绳索一端设有第三扣部,另一端设有环把,而转盘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扣部,令两条绳索的第三扣部能对应的组合于转盘前端两侧的第二扣部。
其中:还配置有两条绳索,该两条绳索一端设有第三扣部,另一端设有环把,而转盘顶面两侧则分别设有第一扣部,令两条绳索的第三扣部能对应的组合于转盘顶面两侧的第一扣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榆珍,未经沈榆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05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仰卧起坐板的躺板结构
- 下一篇: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治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