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蝇蛆养殖自行分离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4426.4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涂小艳;涂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小艳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自行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蝇蛆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蝇蛆养殖自行分离箱。
背景技术
现有养殖蝇蛆处理蛆料分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水湿法:根据蝇蛆成熟后要在干燥地方化蛹的特性,用水湿透培养料迫使蝇蛆从培养料中爬出来,达到蛆料分离的效果。缺点是养殖蝇蛆的培养料是很好的有机肥,水湿后要用太阳晒或机器烘干后才便于销售运输。
2、光分离法:利用蝇蛆的避光性,采用光分离法。蝇蛆收集设备由筛网架,接蛆池构成,进行蛆料分离时需把含有蝇蛆的培养料摊平在筛网架上,在强烈的太阳光下用人工不断的翻动含有蝇蛆的培养料,利用蛆的避光性迫使蝇蛆往筛网下钻,通过筛网落入接蛆池。其缺点,采用太阳光照射必须要在晴天进行,分离时间长,蛆料分离不彻底,分离效率低,一般仅为60%,而且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由于蝇蛆三龄将要化蛹,蝇蛆分离有紧迫的时间限制,如果采用灯光照射又浪费能源,对于大批量的培养料与蝇蛆分离,生产需占用很大的场地。目前的分离方法制约了蝇蛆养殖生产规模,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蝇蛆养殖自行分离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蝇蛆养殖自行分离箱,包括:多个相互叠合的箱体,所述箱体中部为用于收容蝇蛆培养基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周缘分布着多个分离孔道,该分离孔道呈漏斗状,并竖向贯穿于所述箱体;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设有分离爬行槽,所述分离爬行槽倾斜设置,且分离爬行槽的上端连通于所述分离孔道上端的孔口,分离爬行槽下端延伸至容置槽的槽底。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端还设有搬运拿手。
所述分离槽的两槽壁都延伸着一段护栏。
所述箱体上端设有用于箱体间叠合定位的定位凸块,下端设有匹配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的蝇蛆养殖不能分离彻底的缺陷,使用了箱内养殖,蝇蛆成熟后引诱其沿着分离槽向上爬动,最后从分离孔掉落到期望位置,实现了箱体內的自行分离,无须人工进行翻动,无须倚仗太阳光源或电光源,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节约了能源,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等优点,适用于各种蝇蛆养殖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蝇蛆养殖自行分离箱,包括:多个相互叠合的箱体1,箱体1上端设有的定位凸块7,下端设有匹配定位槽8,两个箱体1叠合后,其中一个箱体1的定位凸块卡入另一个箱体1定位槽,实现箱体之间的限位,箱体1上端还设有便于搬运的搬运拿手5。
箱体1中部为用于收容蝇蛆培养基的容置槽2,容置槽2的周缘分布着多个分离孔道3,该分离孔道3呈漏斗状,并竖向贯穿于所述箱体1;容置槽2的槽壁上设有分离爬行槽4,分离爬行槽4倾斜设置,且分离爬行槽4的上端连通于所述分离孔道3上端的孔口,分离爬行槽4下端延伸至容置槽2的槽底。
具体使用时,首先将蝇蛆的培养基放置在容置槽2内,然后叠放箱体1,箱体1与箱体1之间通过定位凸块和定位槽相互的卡位,其中箱体1的叠放数量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
在饲养时,当蝇蛆成熟后,引诱蝇蛆沿分离爬行槽4向上爬动,最后由分离孔道3掉落,因为箱体1一一对应叠放,所以所有箱体1的分离孔道3处在一条直线上,这样蝇蛆就能掉入预设好的收蛆沟里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分离孔道3设置为两个,设置在箱体1的两端,实际在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设置分离孔道3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蝇蛆的数量做成选择,蝇蛆数量越多,分离孔道3也对应增加。为了更好平衡蝇蛆成熟后爬行的压力,一般对应着分离孔道3,容置槽2上设置两条分离爬行槽供蝇蛆爬行。分离槽4上延伸的护栏6主要防止蝇蛆爬出分离槽4的槽外。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小艳,未经涂小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4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线二分器
- 下一篇:新型平板太阳能薄膜与聚氨酯模内成型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