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承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3054.3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强;凃新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9/02 | 分类号: | B60S9/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张绮丽 |
地址: | 52832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支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半挂车支腿的支承底座。
背景技术
在半挂车前段左右边梁的外侧通常配设有升降支腿,以支承半挂车的前半段重量,并可调节半挂车前端的高度,适应牵引座的进入或脱离;在半挂车被牵引行驶时,内腿缩回,升离地面,保持安全距离。半挂车支腿(支承装置)为一对,安装在半挂车前段左、右两侧,左、右支腿由中间轴传动连接,在一侧支腿上设置有摇柄、及双速齿轮传动机构,使人力摇柄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支腿的升降运动。
在内腿底部的是支承底座,当支腿着地时,支承底座接触地面,当支腿提升时,支承底座随内腿提起悬挂在半空。支承底座一方面需要承托内腿传递的重力,另一方面需要适应不同的路面平整程度,现有的半挂车支腿的支承底座能绕内腿转动一定角度,现有的支承底座当半挂车在斜坡上或者不平整的路面上驻车时,容易出现稍有下滑即整个翻转的现象,导致支腿损坏。而且,现有支承底座的行程偏小,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翻转、方便使用的支承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承底座,包括底板和一对支撑架,从所述底板两端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一对底板架,所述底板架上镂空有V形的导向槽,一底座轴横向穿过支撑架和底板架的导向槽,使支撑架和底板架活动连接,在支撑架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轴,在连接轴上固定限位块。
在连接轴与底板间设置拉簧。
所述支撑架的两侧设置有轴孔,所述连接轴安置在一对支撑架的轴孔内。
所述支撑架呈扇形,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弧边外缘向外拉伸形成翻边。
所述V形的导向槽角度约70度,导向槽单边长度约7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底座在支撑架两侧设置限位块,当支撑架滚动至一定角度时,限位块触碰到内腿,有效避免了底板翻转的故障。
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底座在底板架设置V形的导向槽,V槽的角度70度,槽长70mm,使支承底座前后移动的行程可达140mm,比现有的支承底座长15% 。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承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底座,包括底板1和一对支撑架2,从所述底板两端分别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一对底板架11,所述底板架11上镂空有V形的导向槽4,一底座轴3横向穿过支撑架2和底板架的导向槽4,使支撑架2和底板架11活动连接,在支撑架2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轴5,在连接轴上固定限位块6。
支撑架2为大致扇形,弧度在130度至140度之间,在支撑架2的板面上设多个指向中心的加强槽。V形的导向槽角度约70度,导向槽单边长度约70mm。两支撑架2分别架设在一对底板架11的内侧,底板架11竖直向上,在底板架11与支撑架2之间还可以设置紧固垫圈以加强两者连接的紧固程度。在两支撑架2的板面上设有三个通孔,分别设置在板面的上部两侧和底部中央,沿扇形支撑架等径线分布。在上部的对称通孔内穿插有连接轴5,在连接轴5上安装限位块6,使两支撑架2稳固连接在一块。连接轴5与支撑架2的连接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固定或者是以螺母固定。支撑架2的上部中央还设有内腿轴孔9,用于与支腿的内腿连接。在底板1上焊接有两对弹簧固定耳8,两对拉簧分别勾在弹簧固定耳8和连接轴5上,使支撑架与底板弹力连接。为加强部件强度,支撑架2的底部弧边外缘向外拉伸形成支撑架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底座通过拉簧将支撑架2与底板1拉紧,两条连接轴5将两支撑架2稳固连接为一整体,支撑架2的运动轨迹可分成以内腿轴孔9为中心的旋转运动和沿V形的导向槽4的直线运动,使支撑架可相对底板移动140mm,从而使支承底座的适用性更强。而限位块6则可限制支撑架的转动范围,防止底板翻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3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