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立体绿化滴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2413.3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蒋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草字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9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立体绿化 滴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灌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态立体绿化滴灌系统。
背景技术
立体绿化是一种在拥挤、嘈杂的城区开拓“绿色屏障”的绿化办法,有利于降低环境噪声,减少环境中的灰尘,实现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可以提升视觉享受和身心健康,因而倍受喜爱,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现有技术中,立体绿化灌溉通常采用喷淋灌溉,其存在诸多不合理,如供水不及时、立体绿化高度较高时浇水困难、养护成本高等问题,进而导致植物成活率低、景观效果差等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新颖、效果良好的立体绿化滴灌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态立体绿化滴灌系统,包括供水设备,与所述供水设备相连的滴灌主管路,所述滴灌主管路经滴灌支路分别和埋设于立体绿化最上层植物盆景中的滴头相连。
优选地,滴灌主管路下方相距0.8-1.2m处,还设置有第二滴灌主管路,所述第二滴灌主管路一端与供水设备相连,另一端经第二滴灌支路分别和埋设于紧邻所述第二滴灌主管路的植物盆景中的第二滴头相连。
优选地,在所述立体绿化下方设置有余水收集装置,所述供水设备位于所述余水收集装置内部。
优选地,所述滴灌主管路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供水设备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供水设备从最上排植物进行滴灌,滴灌水浸透盆景土层、生态底布、生态袋后流入下部对应的植物盆景,实现对下层植物盆景的浇灌,当植物盆景量较大、层数较多时可相应设置多路滴灌管路,在保证盆景所需水量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地在立体绿化墙下部设置余水收集装置,收集灌溉后的余水,通过其内部的供水设备再次用于滴灌;容器内可选地放置观赏鱼类,实现花鱼共赏;通过设置控制装置,控制滴灌管路的通断和滴灌水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灌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态立体绿化滴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供水设备,2余水收集装置,3基底,4第二滴头,5第二滴灌支路,6第二滴灌主管路,7生态底布,8生态袋,9植物盆景,10滴头,11滴灌支路,12滴灌主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作进一步解释,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立体绿化包括基底3、生态袋8,两者粘接,生态袋8底部铺装生态底布7并放置植物盆景9,通过供水设备1将滴灌用水依次导入滴灌主管路12、滴灌支路11、埋设于最上排植物盆景内部的滴头10,进而用于滴灌,滴灌水浸透植物盆景土层、生态底布7、生态袋8流入下部对应的植物盆景,供二次灌溉。当植物盆景9数量、层次较多时,为了保证下层植物盆景所需水分,同时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可以在滴灌主管路12下方相距0.8-1.2m处设置第二滴灌主管路6、第二滴灌支路5、第二滴头4,滴灌系统管路数量与植物盆景数量、层次按照上述关系确定。优选地,在立体绿化下部设置余水收集装置2,收集的余水经供水设备1、滴灌管路实现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优选地,在滴灌管路上设置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供水设备的开/关和水量大小,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滴灌;可选地在余水收集装置2中放置观赏鱼类,实现花鱼共赏,一物多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草字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长沙草字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2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物分离机构
- 下一篇:百米重轨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