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浆电解阴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1492.6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8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彦;陈永强;袁圣祥;杨永强;张永禄;张新念;范远智;崔成旺;王文凡;尹飞;黄参军;李坚;柳杨;阮书峰;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2 | 分类号: | C25C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浆 电解 阴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湿法冶金中矿浆电解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矿浆电解阴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湿法冶金工艺包括矿石处理、浸出、分离提纯、电积等工艺流程,工序多,流程长且操作繁杂。矿浆电解技术的实用新型与应用,大大简化了湿法冶金流程,使得矿石浸出、浸出液净化和电解沉积等过程结合在一个装置——电解槽中进行。尽管矿浆电解技术具有如此良好的优越性,但是受技术装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大规模地运用于实际生产。
目前,矿浆电解槽中常用的阳极电极为石墨棒,常用的阴极电极为石墨棒、不锈钢板或者某种金属板片。以石墨棒为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的电解槽,阴极区的产物以海绵态金属粉形态产出,需在阴极区添加抽粉装置将海绵态金属粉抽出,并要配套有过滤、干燥装置方能得到初步产物;以石墨棒为阳极电极,不锈钢板或者某金属板为阴极电极的电解槽,阴极区产物以电积在阴极板上的片状金属形态产出,但因阴极电极面积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通入电流的大小,制约了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浆电解阴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矿浆电解阴极装置,包括悬挂在导电铜管上的阴极板,所述阴极板上分布有网状孔。
所述网状孔在所述阴极板上的开孔率为25%~50%,比表面积增大1.2~1.5倍。
所述网状孔的大小均匀且在所述阴极板上均布。
所述网状孔的大小自上而下渐渐变大、开孔数逐渐减少,单位面积内开孔面积不变。
所述网状孔为圆形、菱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矿浆电解阴极装置,由于包括悬挂在导电铜管上的阴极板,阴极板上分布有网状孔,在矿浆电解槽中,阴极可实现电解液导流,在增大电极面积的同时,电解液可在阴极极电极间间距通过,增强搅拌效果,减少浓度梯度影响,提高浸出率和电流效率,提高电解槽的产能,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矿浆电解阴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矿浆电解阴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矿浆电解阴极装置,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悬挂在导电铜管上的阴极板,所述阴极板上分布有网状孔。
所述网状孔在所述阴极板上的开孔率为25%~50%,比表面积增大1.2~1.5倍。
所述网状孔的大小均匀且在所述阴极板上均布。
所述网状孔的大小自上而下渐渐变大、开孔数逐渐减少,单位面积内开孔面积不变。
所述网状孔为圆形、菱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矿浆电解阴极装置,其电极为多孔网状,在矿浆电解槽中,阴极可实现电解液导流,在增大电极面积的同时,电解液可在阴极极电极间间距通过,增强搅拌效果,减少浓度梯度影响,提高浸出率和电流效率,提高电解槽的产能,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导电铜管1和阴极板2组成,阴极板2上开了网状孔3,网状孔可均布和渐变布置。
应用于矿浆电解锑冶炼,电解液中的锑在阴极中析出后,电解液通过阴极板2上的网状孔3,起导流作用,减少浓度梯度影响,加快电解液的流动速度,同时增大电极面积,提高电流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1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控波形微纳米纤维的生成装置
- 下一篇:隐形水冷检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