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1252.6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8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万俊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俊松 |
主分类号: | F16L9/10 | 分类号: | F16L9/10;F16L9/12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4155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混凝土泵 输送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输送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设备,泵车通过输送管道将混凝土送至高处,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物料对管壁的冲击与刮擦,输送管道很容易发生磨损而穿孔泄漏,使地面泵送设备失压,泵送高度降低,影响施工,严重的必须停工检修更换管道,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在钢管内壁粘贴陶瓷片内衬的方案来增强输送管道的耐磨性能,一者钢管重,加重地面泵送机组的负担,二者由于内层的陶瓷为小块的陶瓷片,加工制造麻烦,尤其是小口径输送管粘陶瓷片不方便,且使用过程中小陶瓷片很容易因为物料刮擦产生脱落,另外,市面上也出现了采用整体式陶瓷内衬的泵车输送管道,一旦某个部位穿孔,整个输送管道报废,其余部位材料基本无法再利用,浪费严重,设备使用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包括分体式的陶瓷内层及整体式的玻璃钢外层,所述陶瓷内层包括沿轴向粘接的至少3段管体,所述玻璃钢外层裹缚在陶瓷内层外面,所述陶瓷内层的每一段管体外表面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凸榫,玻璃钢外层的内表面设有沿径向凹陷的凹榫,陶瓷内层的凸榫与玻璃钢外层的凹榫配合卡接,所述陶瓷内层的几段管体之间的接口采用斜口粘接。
上述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中,优选的,所述符合陶瓷内层外表面的凸榫位于各段管体两端的接口位置处。
上述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中,优选的,所述陶瓷内层的几段管体之间的接口为半斜口结构,管口上半部分为斜口,下半部分为直口。
上述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中,优选的,所述陶瓷内层的几段管体之间的接口上半部分斜口与下半部分直口之间设有与管体轴向平行的过渡台阶。
上述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中,优选的,所述陶瓷内层的几段管体之间的斜口接口的倾斜角度为45°。
上述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中,优选的,所述陶瓷内层采用钛酸铝纳米纤维增韧氧化铝陶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泵车输送管采用轻质玻璃钢外层与耐磨的钛酸铝纳米纤维增韧氧化铝陶瓷内层,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采用分成至少3段的陶瓷内层,一方面使管子的通用性增强,只需增加或减少管体的段数便可根据需要改变整个管子的长度,而不用更换模具,制造加工容易,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各段管体之间的带过渡台阶的半斜口接口,使管体具有良好的抗扭曲能力,陶瓷内层与玻璃钢外层之间的凹凸榫结构使管子具有良好的抗拉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中:陶瓷内层1、玻璃钢外层2、凸榫11、凹榫21、斜口12、直口13、过渡台阶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泵车输送管道,包括分体式的陶瓷内层1及整体式的玻璃钢外层2,陶瓷内层1包括沿轴向粘接的至少3段管体,玻璃钢外层2裹缚在陶瓷内层1外面,陶瓷内层1的每一段管体外表面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凸榫11,玻璃钢外层2的内表面设有沿径向凹陷的凹榫21,陶瓷内层1的凸榫11与玻璃钢外层2的凹榫21配合卡接,参见图1,陶瓷内层1的几段管体之间的接口采用半斜口结构粘接,管口上半部分为斜口12,下半部分为直口13。
参见图1及图2,陶瓷内层1外表面的凸榫11位于各段管体两端的接口位置处。
参见图2,陶瓷内层1的几段管体之间的接口上半段斜口12与下半段直口13之间设有与管体轴向平行的过渡台阶14。
参见图1及图2,陶瓷内层1的几段管体之间的斜口12接口的倾斜角α为4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1、调制好钛酸铝纳米纤维增韧氧化铝的复合材料,并制作好管道模具;
2、将第一步调制好的复合材料注入模具中用等静压装置静压成型;
3、将定型后的模具及材料放入1500℃高温炉中煅烧6-8小时,即成为钛酸铝纳米纤维增韧氧化铝陶瓷内层1;
4、根据需要取所需的管体段数并将各段管体用陶瓷粘胶首尾联接成一根整体的管道;
5、在粘接好的陶瓷内层1管道外用缠绕裹缚玻璃钢外层2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俊松,未经万俊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1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作钢背纯铜衬里复合导电瓦的铝热剂基料
- 下一篇:一种360度帽绣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