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井救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611.9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4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邓海静;蒋海霞;丁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海静;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井 救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深井救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卡扣的长杆,拆杆架,拆杆针和伸缩杆的三角架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深井救援装置主要功能是解决深井救援的问题,但井下环境的不可预测性为深井救援带来诸多问题,井口狭小,井深超过15m,井下缺氧,井下存有害气体的问题都阻滞了救援的时间,令施救难度增加。由上可见,研究一种可以安全有效,提高救援成功率,不会对施救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的深井救援装置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深井救援装置主要功能是解决深井掉人事故的救援问题,但并不能解决井口狭小,井下作业空间狭小,井下环境恶劣的问题。现有深井救援装置多为固定高度的三脚架,常用的营救方法是施救人员下井施救或者动用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施救,由于井深较深,井下环境无法预测,常常为直接下井的施救人员带来缺氧,卡在井口等诸多威胁,而且井的口径过小时施救人员根本无法下井,造成救援时间过长,救援成功率低的问题。本适用新型提出更高效、安全的救援装置,避免了以上缺点。
为实现本系统和方法,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新型深井救援装置,包括照明灯,灯托,卡扣,卡位轴,导线杆,绞盘,拆杆架,拆杆针,主杆,中杆,尾杆,连接长杆,接头,伞架,伸缩杆,橡胶托,盘轴,救援绳索,连接环;所述照明灯设置在灯托上,灯托安装在环状卡扣上,卡扣上铰接件卡位轴,每件卡位轴上连接一主杆,主杆内依次设置 可收缩的中杆与尾杆,所述尾杆底部设置一橡胶托,其中一主杆为设置绞盘的导线杆;所述绞盘设置转绕在盘轴上的救援绳索,救援绳索通过设置在卡扣的连接环向卡扣内部下垂设置,救援绳索末端连接一接头,接头的上端设置连接长杆,接头的下端连接一设置伸缩杆的伞架;所述拆杆架搭接在卡扣上,拆杆架上设置一拆杆针。照明灯固定在救援架顶端,方便救援时的外部照明和起到警示作用,绞盘固定在导线杆上,用于控制释放救援绳索,救援绳索从顶端连接环垂下后穿过接头与连接,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防止绳索的晃动。连接长杆为标准件,可以用自身卡扣扣在一起,上面可以插入钢钉固定,救援时根据需要增加连接长杆的使用,连接完毕后用拆杆架对连接长杆进行固定,拆卸时使用拆杆架上的拆杆针将钢钉拆出,卸下所有连接长杆。摄像头和井下救援灯可固定在接头上,底部伞架撑开后用于承托被救人员,底部的橡胶托可以起到固定和防滑的作用。使用完毕后,中杆和尾杆可以收缩到主杆中,然后并拢,可以节约存放空间并方便救援过程中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针对深井救援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解决井下空间狭小,救援人员活动受限的问题;第二,缓解救援时间紧迫的问题;第三,降低救援危险系数井下缺氧,井下存有害气体,潮湿环境和较低温度等。本实用新型在控制器布置、适用环境、作业空间、稳定性和运输方便性上都可以为施救人员提供更好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救援装置开启的轴测图。
图2是本救援装置闭合的轴测图。
图3是本救援装置拆杆架示意图。
图4是本救援装连接长杆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包括照明灯1,灯托2,卡扣3,卡位轴4,导线杆5,绞盘6,拆杆架7,拆杆针8,主杆9,中杆10,尾杆11,连接长杆12,接头13,伞架14,伸缩杆15,橡胶托16,盘轴17,救援绳索18,连接环19。照明灯1固定在救援架顶端,方便救援时的外部照明和起到警示作用,绞盘6固定在导线杆5上,用于控制释放救援绳索18,救援绳索18从顶端连接环19垂下后穿过接头13与连接,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防止绳索的晃动。连接长杆12为标准件,可以用自身卡扣扣在一起,上面可以插入钢钉固定,救援时根据需要增加连接长杆12的使用,连接完毕后用拆杆架7对连接长杆12进行固定,拆卸时使用拆杆架7上的拆杆针8将钢钉拆出,卸下所有连接长杆12。摄像头和井下救援灯可固定在接头13上,底部伞架14撑开后用于承托被救人员,底部的橡胶托16可以起到固定和防滑的作用。使用完毕后,中杆10和尾杆11可以收缩到主杆9中,然后并拢,如图2所示,可以节约存放空间并方便救援过程中的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海静;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邓海静;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6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灭火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