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桩嵌岩冲孔锤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046.6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6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徐;林海;李德晖;尹益君;缪晨辉;王攀;苏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40 | 分类号: | E21B10/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桩嵌岩 冲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孔锤,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斜桩嵌岩的冲孔锤。
背景技术
钢管桩斜桩嵌岩的特点之一是钢管桩沉桩时管壁受岩层反作用力的影响会出现卷边而无法达到足够入岩的深度,以致桩承载力不够。为保证桩基有足够的承载力,要对钢管桩进行嵌岩施工。嵌岩桩深度要超过钢管桩底标高并进入一定深度的中风化岩层中,和钢管桩一起组成桩基承受码头面层的承载力。
目前对钢管桩嵌岩冲孔时,一般采用十字锥形冲击锤当作冲孔锤,该冲孔锤包括实心的导杆,导杆的一端安装实心的冲击锤,冲击锤上安装有若干个钻牙。当孔深超过钢管桩底标高时,由于斜桩有一定的坡度,冲孔锤在冲孔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导致超过钢管桩底部的孔轴线偏离钢管桩轴线和出现卡锤现象。孔轴线偏位会导致嵌岩桩质量不好,产生偏心力而使桩断折。卡锤会导致冲孔锤无法提起,影响施工效率甚至会造成冲孔锤取不出来而导致桩报废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桩嵌岩冲孔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斜桩嵌岩冲孔锤,其包括中空的圆柱状的护筒,所述护筒的尾部横架两根平行布置的第一加强板,两根第一加强板之间焊接有吊环,护筒的头部安装多个合金锤头,护筒的头部横架两根呈十字状分布的第二加强板,部分合金锤头安装在第二加强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合金锤头沿护筒的圆周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安装在第二加强板上的合金锤头沿第二加强板呈直线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筒头部位置的内部预留卡口,所述合金锤头焊接在卡口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焊接加强固定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筒的外壁焊接有多根贯穿护筒头尾两端、彼此平行的钢筋,所述钢筋沿护筒的圆周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筋螺旋盘绕在护筒外壁上,钢筋与护筒中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筒的内壁焊接有多根贯穿护筒头尾两端槽钢,所述槽钢沿沿护筒的圆周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空的圆柱状的护筒,那么在冲孔时,其重心不在护筒的头部,可有效解决了卡锤现象,减少机械设备故障,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桩锤与钢管桩的磨擦阻力,加快了冲孔频次,缩短了成孔时间;对冲孔桩的定位起到很好的导向和纠偏作用,大大减少冲孔桩偏位误差,保证嵌岩质量;可减少冲孔施工过程中起重船的配合,工序简单,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护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图3,一种斜桩嵌岩冲孔锤,其包括中空的圆柱状的护筒1,护筒1一般为钢护筒。护筒1壁厚2cm,其长度为嵌岩深度+50cm以上长度,所述护筒1的尾部横架两根平行布置的第一加强板2,两根第一加强板2之间焊接有吊环3,护筒1的头部安装多个合金锤头4,护筒1的头部横架两根呈十字状分布的第二加强板5,呈十字状分布的第二加强板5增大冲孔锤与岩芯的接触面积,部分合金锤头4安装在第二加强板上。第一加强板2和第二加强板5的厚度为20mm,高度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0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