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OB集成式品字形聚光LED投光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4672.1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1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程;赵强;陈波;李娈;程易;朱燕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鹏程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04;F21V29/00;F21V15/02;F21V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ob 集成 字形 聚光 led 投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光灯,特别是一种COB集成式品字形聚光LED投光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人们对各种照明原理及其使用环境的深入研究,突破了以往单纯照明,亮化环境的传统理念,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灯具,灯饰对照明环境的表现力与美化手段。据《2013—2017年中国LED照明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宏观环境对于LED照明应用的发展前景非常有利。
投光灯常用于建筑施工,建筑装饰,商业广告,隧道工程等场所空间照明。如今常用投光灯有诸如:白炽灯,无极灯,以及LED灯,这三种灯不同程度的解决了空间照明之用。然而第一,二种灯自身功耗大,寿命短;LED灯则多为选用1瓦LED元件,其存在散热性差,光衰性快等缺陷。因此,业内人士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照明度高的COB集成式品字形聚光LED投光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OB集成式品字形聚光LED投光灯,包括有LED光学部件1,壳体2,面罩3和电源模块4,共4个部分,其中:
所述LED光学部件1又含有3个LED板11,3个凸镜12,1个反光镜13和6个定位圈14,且LED板11设置在壳体2安装腔21内,呈品字形状;LED板11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定位圈14,反光镜13,凸镜12,定位圈14,呈叠层式衔接;电源模件4设置在壳体2电源腔22内,连同面罩3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将壳体分成安装腔与电源腔前后2个部分,分别安装LED光学部件和电源模块,利用光学原理将LED板构成品字形状,产生聚光,增强亮度,提高照明效果,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照明度高,光线柔和,单色性好,寿命较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光学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是LED光学部件,
11是LED板, 12是凸镜,
13是反光镜, 14是定位圈:
2是壳体,
21是安装腔, 22是电源腔,
23是散热槽, 24是支架;
3是面罩,
31是灯框, 32是密封圈,
33是透光板, 34是电源盖板,
341是散热筋;
4是电源模块,
41是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LED光学部件l,壳体2,面罩3和电源模块4,共4个部分,其中:
所述LED光学部件1又含有3个LED板11,3个凸镜12,1个反光镜13和6个定位圈14,且LED板11设置在壳体2安装腔21内,呈品字形状;LED板11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定位圈14,反光镜13,凸镜12,定位圈14,呈叠层式衔接;电源模件4设置在壳体2电源腔22内,连同面罩3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所述壳体2含有安装腔21,电源腔22,散热槽23和支架24,且安装腔2l内设置有LED光学部件1,电源腔22内设置有电源模块4;壳体2背面设置有散热槽23;壳体2上的安装腔21和电源腔22衔接处设置有支架24。
所述面罩3含有灯框31,密封圈32,透光板33和盖板34,且密封圈32与壳体2四周上表面紧密连接;透光板33嵌套在灯框31内侧;面罩3四周内表面与壳体2上表面相紧密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4设置有电源接口41.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LED板11为COB大功率封装芯片,凸镜12为PUMA制成的高光效透镜,反光镜13为高光洁度铝板制成,壳体2和面罩3为压铸成型,其余为通用件。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和可实施性,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权利;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熟知本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可明了并加以实施,因此,其他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前提下所完成的等效的改变货修饰,均应该包含在所述的申请专利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鹏程,未经赵鹏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4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铁站台用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电车智能减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