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酰亚胺薄膜的溶剂回收及尾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2743.4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晓;祝春才;李兰玉;刘冰海;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中天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薄膜 溶剂回收 尾气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的溶剂回收及尾气净化系统,该系统提高了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溶剂回收效率,净化尾气,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背景技术
在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工艺中,流延工序、双向拉伸工序以及退火工序均会产生N,N-二甲基乙酰胺(DMAc)蒸气,如果任由其挥发出来则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有机蒸气进行处理。现阶段,处理有机蒸气的方法通常有常温水冷却及冷凝吸收、溶剂低温回收风循环处理等等,前者对废气中的溶剂回收效率不高,只有60%左右,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后者能够有效提高溶剂回收效率,但是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对温度设置要求较高。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溶剂回收、尾气净化处理系统存在的吸收效率较低、系统装置复杂等问题,提出多级回收处理系统,经过该系统装置处理后,溶剂回收效率可达98%以上,最终排放出来的尾气中不含有有机组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的溶剂回收及尾气净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将蒸气进行循环冷凝吸收的一级循环系统;将溶剂蒸气通过填料式吸收塔并采取喷淋水处理进行深度吸收的二级循环系统。
具体工艺流程是:将含有DMAc的溶剂蒸气通过盘管式冷凝装置(1),其中入口冷水温度为15℃,溶剂蒸气温度为120℃;溶剂蒸气在(1)中不断冷凝,并流向一级吸收储罐(2);经过(1)处理后,蒸气降温至50℃,而冷凝管出口水温升至30℃;通过风机系统(4)进行换热,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从(1)中出来的蒸气继续通过装填有活性炭吸附剂的喷淋水装置(7),由水输送泵(10)将二级吸收储罐(9)中的溶液输送至喷淋水装置,通过喷头(8)由上而下喷淋,同时冷凝下来的溶液再流向二级吸收储罐(9),构成循环系统,不仅提高了吸收效率,同时不需要额外补充水源,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
一级循环系统能够吸收85%左右的溶剂蒸气,二级循环系统能够吸收15%左右的溶剂蒸气,最终排放出来的尾气不含有机组分,可直接通过高空烟囱(9)排放。本实用新型采取多级循环回收系统,不仅消除了环境污染,而且有效实现了溶剂回收,创造经济效益;此外,循环水热交换系统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给出聚酰亚胺薄膜的溶剂回收及尾气净化系统流程示意图,根据下面所述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
图1是聚酰亚胺薄膜的溶剂回收及尾气净化系统流程示意图。
其中,(1)是盘管式冷凝装置;(2)是一级吸收储罐;(3)是纯水储槽;(4)是热交换风机系统;(5)是水输送泵;(6)是气液分离器;(7)是吸收塔;(8)是喷头;(9)是二级吸收储罐;(10)是水输送泵;(11)是高空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溶剂回收及尾气净化系统首先是将含有DMAc的溶剂蒸气通过盘管式冷凝装置(1),其中入口冷水温度为15℃,蒸气温度为120℃;溶剂蒸气在(1)中不断冷凝,并流向一级吸收储罐(2);经过(1)处理后,溶剂蒸气降温至50℃,而冷凝管出口处水温升至30℃;通过风机系统(4)进行换热,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从(1)中出来的蒸气继续通过装填有活性炭吸附剂的喷淋水装置(7),由水输送泵(10)将二级吸收储罐(9)中的溶液输送至喷淋水装置,通过喷头(8)由上而下喷淋,同时冷凝下来的溶液再流向二级吸收储罐(9)。从装置(7)中出来的尾气不含有机组分,直接通过15米高的烟囱(11)排放。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1仅仅是为了进一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而不是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内容及方式。对于聚酰亚胺薄膜生产技术人员而言,参照以上说明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改变或变动,这里无需同时也无法将所有实施例一一列举。但是这些与本实用新型内容相近、相通或者延伸出的明显改变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中天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莱芜中天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2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式重物举升器
- 下一篇:电动同步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