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小扭矩校准装置用防过载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1632.1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2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姝菁;袁子高;戴明;吉鸿磊;曾志龙;王跃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扭矩 校准 装置 过载 保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量检测、扭矩检测校准、扭矩测试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微小扭矩校准装置用防过载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扭矩校准装置是用于校准扭矩标准传感器标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扭矩校准装置为被校准传感器提供一个标准扭矩值,通过该标准值标定传感器的扭矩值。通常扭矩校准装置可提供的扭矩值比被标定的传感器可承受扭矩值要大1-10倍。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过载现象,损坏被标定传感器。特别是对于微小扭矩校准装置,由于被校准传感器可承受扭矩值非常微小,发生过载的现象不可避免。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微小扭矩校准装置防过载保护技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微小扭矩校准装置用防过载保护系统,用于小型扭矩校准装置的过载保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小扭矩校准装置用防过载保护系统,包括检测保护架、微力传感器、传感器固定架、伺服电机、调平系统、主梁部件、基座,其特点是:调平系统与主梁部件之间固定连接被标定传感器,基座上对称固定连接二台伺服电机,每个伺服电机末端固定连接传感器固定架,传感器固定架末端固定安装有微力传感器。
二只微力传感器对称布置,其间距为检测保护架的摆动范围。当主梁偏斜到极限位置时,检测保护架触碰到一侧的微力传感器。检测保护架与主梁部件固定连接。当扭力值超过被标定传感器承受范围时,调平系统失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小型扭矩校准装置的过载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方式。
(2)本实用新型采用高精度微力传感器,提高了保护检测精度。
(3)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全自动检测保护。
(4)本实用新型采用前置杠杆放大检测方式,提高了检测保护精度,解决了微小扭矩过载保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小扭矩校准装置用防过载保护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小扭矩校准装置用防过载保护系统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微小扭矩校准装置用防过载保护系统,主要包括:检测保护架1、微力传感器2、传感器固定架3和伺服电机4。
被标定传感器6两端与调平系统5和主梁部件7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调平系统5会主动给被标定传感器6施加一个扭转力,用以平衡被标定传感器6另一端主梁部件给予的标准扭力,使得主梁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主梁部件上的标准扭力来自于主梁部件一侧末端悬挂的标准砝码。)
在此平衡调节过程中,若调平系统施加的扭力大于需要被平衡的标准扭力,则主梁无法保持平衡,会向一侧偏斜。而根据设计要求,主梁可偏斜角度必须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否则会导致装置损毁。因此,当主梁偏斜超过设计角度后会受到保护机构的阻挡。
二台伺服电机4对称固定在基座8上,伺服电机4末端固定传感器固定架3。微力传感器2直接可沿直线方向前后移动。传感器固定架3末端固定安装有微力传感器2。二只对称的微力传感器2之间的距离,设定了检测保护架1可摆动的范围。而检测保护架1与主梁部件7固定连接,从而限制了主梁部件可倾斜角度,对整个装置起到保护作用。
当主梁偏斜到极限位置时,检测保护架1会触碰到一侧的微力传感器2。而微力传感器2会检测出当时状态下主梁部件施加于被标定传感器上的实时扭力值。当扭力值超过被标定传感器6可承受范围时,调平系统5将被强制断电,保护被标定传感器6防止过载受损。
根据使用状态的变化,主梁允许偏斜范围也会相应改变。因而,为在整个标定过程中,实现全自动控制,二台伺服电机4会根据扭矩标定装置控制系统所给予的状态信号,实时调整传感器支架的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16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拆胎平衡机
- 下一篇:一种原位聚合裂解法制备稀土磁性铁氧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