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1306.0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民;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民;张文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3 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固定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医用的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啊中,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利用静脉内(IV)导管直接向血液中输入流体和药物的方法是十分普遍的。在许多情况中,尤其是对心脏的治疗中,静脉内导管被插入靠近病人心脏的中央静脉或大静脉中。用于中央静脉的典型的导管称为中央静脉导管(CVC),而通过手臂中的静脉在外国插入中央循环系统的导管有时称之为从外围插入的中央导管(PICC)。
在这些情况下,长时间静脉内输液通常需要把导管保持在一个位置上许多天。为了把这样的中央静脉导管或其他类型的导管紧固在插入处,通常给导管装备上一个一体化的或可移动的,有延伸翼的易弯曲夹板,此夹板被粘合在病人的皮肤上。
尽管用这种技术能可靠地把中央静脉导管固定在病人身上,但病人的疼痛和不舒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种事先的固位过程也是费时和不方便的,不能很牢固地抓住管子或导管。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很牢固地紧固导管,且十分方便地固定在病人的皮肤上,结构简单,十分实用。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互相对称设置的弹性钩体,所述弹性钩体的底端分别可转动或者固定连接在导管固定装置的前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钩体的前端呈锚状。
进一步,所述弹性钩体的钩端为圆弧状。
进一步,所述弹性钩体的前端与钩端之间通过圆弧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弹性钩体伸入皮下进行固定,操作简单,结构简单,十分实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它包括两个互相对称设置的弹性钩体100,所述弹性钩体100的底端可转动或者固定连接在导管固定装置10的前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钩体100的前端呈锚状。
所述弹性钩体100的钩端110为圆弧状,所述弹性钩体100的前端与钩端110之间通过圆弧段120连接,使弹性钩体100伸入皮下时,能更加方便,且不会产生痛苦。
使用时,首先,通过对折将弹性钩体100对折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伸入皮下;弹性钩体100伸入皮下后,再被撑开。
需要取下时,导管固定装置10对折,然后将弹性钩体100取出;或者通过对折后,将导管固定装置10剪成两半,再分别取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民;张文,未经杨国民;张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1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墙地砖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掺磨细稻壳灰的高强混凝土管桩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