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供暖管路恒流量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0370.7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7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祝文耀;黄水清;蔡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杰克龙精工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20 | 分类号: | F16K17/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杨高 |
地址: | 31503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暖 管路 流量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暖管路,特别是一种供暖管路恒流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集中供暖或空调采暖系统中,因水力失调而导致能耗、流动噪声增加的现象非常普遍。要解决管网系统水力失调问题,温控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现市场上,供暖系统的安装调试由安装公司来实施,阀门生产厂家只提供阀门,管接件由安装公司自行采购。供暖管路阀门组件的安装结构及方式五花八门。存在的问题:由于连接点众多,调试时间长,安装效率低下,安装成本高;由于零部件组合安装结构多且混乱,系统流量性能难以保证,无法实现恒流量控制;连接点多即潜在泄漏点多,系统质量难以保证。
CN2781115Y提出一种具有自动恒流量控制功能的球阀,其由球阀和自动流量控制器组成,这种结构仅能对单个球阀体的流量进行控制,无法实现整个供暖管路恒流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安装容易、调试方便的供暖管路恒流量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供暖管路恒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进热波纹管、恒流阀、单球阀、过滤器和回热波纹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恒流阀与单球阀之间垂直连接三通组合阀,所述三通组合阀包括三通接管、横向球阀和纵向球阀,所述横向球阀的热输入端与恒流阀热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横向球阀热输出端分别与供暖器的热输入端和纵向球阀的热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纵向球阀的热输出端通过四通接管分别与供暖器的热回流管和单球阀热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单球阀的热输入和热输出端还分别连接一测量头。
所述恒流阀包括阀体、阀盖、推力杆、密封头和阀芯,所述阀芯包括壳体、弹簧、挡环、卡圈和滑套,所述壳体靠近密封头一端设有通孔,所述弹簧置于壳体内,弹簧一端抵住壳体通孔台阶面,所述滑套设置锥形流通孔,所述滑套由弹簧与卡圈抵住,所述卡圈嵌于所述壳体凹槽内,所述密封头与所述推力杆固接,所述推力杆与密封头由外接电动头控制上下移动,实现阀芯孔的开合。
所述三通接管、横向球阀体和纵向球阀体为一次锻压成一体的垂直三通管路。
所述单球阀体与四通接管为一次锻压成型的四通管路,所述四通管路分别与所述的纵向球阀、单球阀、第一测量头、热回流管相通。
所述单球阀的外丝接头与所述六角螺母卡接,并与所述三通组合阀的纵向连接盖螺接。
所述第一测量头包括外丝接头、小接头、轴向槽、垫圈和堵帽。
所述过滤器包括阀体、过滤网、阀盖、阀瓣、堵盖和第二测量头,所述阀体与阀盖形成的空腔内套设有一阀瓣,阀瓣的下部抵靠堵盖并在外侧边缘与阀盖之间有支撑弹簧,所述阀体内安装有过滤网。第二测量头结构与第一测量头结构相同。
测量元件通过所述轴向槽进入所述测量头,实现测温或测压降。插入感温探头,实现在线温度检测;关闭旁通管路球阀,将两个测压元件分别插入轴向槽,通过测量两个测量头之间的压降可计算得到回水管路流量大小。
所述进热波纹管两端分别套有垫片和密封环,所述活接螺母与所述垫片卡接,所述活接螺母螺纹端与所述恒流阀螺接,所述波纹管入水口端活接螺母与外接头连接。
所述回热波纹管与所述进热波纹管结构相同,所述回热波纹管活接螺母与所述垫片卡接,所述活接螺母螺纹端与所述过滤器连接盖螺接,所述回热波纹管出水口端活接螺母与外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恒流供暖管路将波纹管和恒流阀由三通接管和四通接管、多个球阀和过滤器以及测量头组合成一体,提供恒流量的供暖管路成套件,可进行在线测试,确保不泄漏,保障了产品的质量。用户使用时,仅连接系统的外接口即可,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可作标准安装箱来容纳整个设备,用三通组合阀组件来代替两个球阀与多个管接件连接,减少系统的重量,也可减少部件连接点和减少泄漏点。各组件之间均采用活接连接,连接点漏水时只需旋紧活接螺母就可以止漏,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C-C剖面图。
图4为图1中B-B剖面图。
图5为四通接管与第一测量头结构图。
图6为过滤器与第二测量头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杰克龙精工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杰克龙精工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0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