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流管自动编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0364.1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8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易先文;刘勤鈺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5/04 | 分类号: | B65B15/04;B65B57/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林辉轮 |
地址: | 614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流管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整流管的设备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整流管自动编带系统。
背景技术
编带是将多个封装完成的整流管按照一定间距排列并固定,形成一条整流管带,是生产整流管的一道重要工序。一贯机是完成编带工序的一种设备,目前使用的DO-201AD(3A)一贯机是用于生产DO-201AD(3A)封装整流管的设备。R-6封装整流管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封装整流管,由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要求,进行编带时不同产品对产品间的间距要求不同,因此无法使用DO-201AD(3A)一贯机对R-6封装整流管进行自动编带,实现R-6封装整流管编带必须通过人工将R-6封装整流管一支一支的摆放在DO-201AD(3A)一贯机的编带轮上完成,效率极低,不能实现批量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编带生产R-6封装整流管导致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整流管自动编带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R-6封装整流管自动编带,实现批量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整流管自动编带系统,包括光电数码控制盘、传动主动轮和用于控制传动主动轮运转的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光电数码控制盘连接,所述光电数码控制盘包括光电盘部,以光电盘部的中心为圆心、内径为155mm、外径为195mm的圆环内设有两组通孔,所述两组通孔分别包括25个第一通孔和100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形状大小相同,所述25个第一通孔均匀分分布于以光电盘部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周上,所述100个第二通孔均匀分布于以光电盘部的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圆周上,所述第二圆周上的其中25个第二通孔与第二圆周上的25个第二通孔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所述一一对应关系为第一通孔的圆心与第二通孔的圆心、光电盘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传动主动轮为齿数为120的齿轮,传动主动轮的模数为1.27,齿顶圆直径为154.94mm,分度圆直径为152.4mm,压力角为20°,齿宽为15mm。
根据实施例,所述第一圆周上的25个第一通孔位于光电盘部的内侧,所述第二圆周上的100个第二通孔位于光电盘部的外侧。
根据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直径2mm的圆孔。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整流管自动编带系统,可完成R-6封装整流管自动编带,代替了人工将R-6封装整流管一支一支的摆放在DO-201AD(3A)一贯机的编带轮上的操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提高DO-201AD(3A)一贯机80%的产能,实现了R-6封装整流管批量化编带、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光电数码控制盘的主视图。
图2为光电数码控制盘的左视图。
图3为传动主动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剖视图。
图5为现有的光电数码控制盘的主视图。
图6为现有的传动主动轮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 10-光电盘部,20-轴连接部,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 201-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0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撬式斜井钻机
- 下一篇:新式无轨易拆卸移门底部限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