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双平板式锚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0279.5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2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顺波;汪志昊;华光平;李晓克;刘瑞;李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朱俊峰 |
地址: | 450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碳纤维 片材双 平板 锚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双平板式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为充分发挥碳纤维材料的高强性能,近年来基于预应力碳纤维片材的主动加固技术日益得到重视。其主要特点在于对碳纤维片材施加初始的预拉力,把预应力技术带入碳纤维材料加固领域。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碳纤维材料高强的特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效果,避免材料的浪费;显著提高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开裂弯矩,延缓裂缝的出现,抑制既有裂缝的发展,显著减小裂缝宽度,从而改善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
相对传统的直接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方法,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1)碳纤维片材端部(含张拉端与固定端)的有效锚固,以避免在外界荷载作用下碳纤维片材的破坏始于锚固段,同时提高初始预应力水平(即降低预应力损失);(2)碳纤维片材的预应力张拉与粘贴工艺,确保预应力的有效施加与施工简便。
碳纤维片材端部的锚固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方法,即在端部加U型箍形式,这种在早期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锚固效率底、施工周期长等缺点。特别的,加固桥梁结构时,还将存在无空间安装U型箍的问题。另一类是设永久锚具,如公开号为CN 280426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平板式永久锚具”,公开号为CN 1415826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高强度复合材料预应力张拉和锚固的施工方法”的波形锚等。但公开号为CN 280426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平板锚具为单板式,碳纤维片材与平板仅采用单面粘贴,且无可靠的机械锚固措施,完全依靠碳纤维片材与钢板的粘结强度来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发挥碳纤维片材的高强特点。公开号为CN 1415826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波形锚具锚固效果较好,但对加工工艺、精度要求高,失去了平板锚具的方便、快捷;此外,波形锚具需要上下两块板,具有一定厚度的板将导致碳纤维片材张拉完成后,无法将碳纤维片材与待加固混凝土结构零间隙粘贴,从而严重影响加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保证预应力较高的前提下实现碳纤维片材与待加固混凝土结构零间隙粘贴的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双平板式锚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双平板式锚固装置,包括两组构造相同且对称设置的锚具,所述每组锚具均包括一块上压板和一块下压板,所述的碳纤维片材的上表面与下压板的下表面胶粘连接,碳纤维片材的端部绕过下压板的外侧部向内摊铺在下压板上表面,上压板通过高强螺栓与下压板连接,碳纤维片材分别与下压板的外侧部、下压板的上表面和上压板的下表面胶粘连接。
所述上压板的内端向下设有与上压板内侧边接触配合的限位条;在沿碳纤维片材的长度方向上,上压板的长度大于下压板的长度,上压板外侧长于下压板的部分为用于预应力张拉的张拉端。
所述下压板通过第一沉头螺栓连接有底模板,碳纤维片材摊铺在底模板上。
所述下压板的外侧部的分别与下压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圆弧过渡。
所述上压板、下压板与碳纤维片材的接触面均为粗糙面。
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制作与锚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锚具加工:加工制作两块上压板、两块下压板、一块底模板和两块平板夹片,并在底模板上开设螺栓孔,下压板的外侧部与上、下表面圆弧过渡;
(2)、碳纤维片材粘贴区域的定位与清洁:在底模板上划线标示出碳纤维片材粘贴区域,清理底模板、上压板、下压板待粘贴位置表面的锈迹、浮尘,然后用酒精擦拭各组件的碳纤维片材粘贴区域;
(3)、各安装螺栓预先到位:穿过底模板,预先放置好用于固定平板夹片与底模板的第二沉头螺栓,用于固定下压板与底模板的第一沉头螺栓,用于固定上压板与下压板的高强螺栓;
(4)、安装平板夹片,临时固定碳纤维片材:在底模板上铺摊碳纤维片材,在平板夹片的安装位置涂抹与平板夹片相同面积的纤维胶,张紧碳纤维片材后拧紧用于固定平板夹片的第二沉头螺栓,使碳纤维片材的两端部被夹持在平板夹片和底模板之间,以防止碳纤维片材出现皱褶影响后续粘贴工艺;
(5)安装下压板:待平板夹片下表面的纤维胶不粘手指后,在下压板的下表面涂抹纤维胶,然后将固定下压板的第一沉头螺栓拧紧到底模板上,两块下压板设置在两块平板夹片之间,使碳纤维片材被夹持在平板夹片和底模板之间,待下压板下表面的纤维胶凝固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0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模内装饰技术薄膜材料的聚碳酸酯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滚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