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SNCR脱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8688.1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9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清华中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sncr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烟气氮氧化物减排脱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SNCR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不断增加,酸雨污染已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转变,城市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标准的提升,烟气脱硝技术将在我国火电、生活垃圾焚烧和水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流的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低氮燃烧技术。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NCR)脱硝工艺,是在没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将NH3、尿素等还原剂喷入锅炉炉内与NOX进行选择性反应,不用催化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的一种脱硝方法。因此必须在高温区加入还原剂。还原剂喷入炉膛温度为850~1100℃的区域,迅速热分解成NH3,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N2和H2O。该技术以锅炉为反应器。SNCR脱硝工艺的基本化学反应式如下:
NH3为还原剂的反应式为:
尿素为还原剂的反应式为:
SNCR脱硝技术应用在大型燃煤锅炉上能够达到30%~40%的NOX脱除率,在中小型燃煤锅炉上可达到50%~70%的脱硝效率,效果总体令人满意,无二次污染。所需的还原剂多样易得,一般都是含氮的物质,包括氨、尿素和各种铵盐。效果最好、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是氨和尿素。鉴于安全性和成本考虑,尿素成为SNCR还原剂的最佳选择。另外,与SCR技术相比,SNCR技术没有SCR技术所用的昂贵的脱硝催化剂,其技术优势就在于投资与运行成本少,SO2/SO3转化率小。
从系统装置模块化的角度看,现有的SNCR脱硝系统一般包括制备储存模块、输送循环模块、计量稀释模块、分配模块、喷射模块、锅炉。其缺点是脱硝效率相对较低,普遍没有实现自动化和较为精确地控制最佳的还原剂喷射量,与实时脱硝反应所需量不对应,使得脱硝效率较差,通常大型锅炉的SNCR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在40%以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SNCR脱硝系统,是对现有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脱硝系统进行改进,可实现全自动智能化操作,可根据锅炉负荷预测炉内氮氧化物生成量,以及在线实时监控烟气参数等数据,准确计算脱硝还原剂的需求量,并将信息反馈到计量稀释模块,计量稀释模块迅速调节相应设备,以准确提供相应量的还原剂提供至分配喷射模块,进行炉内喷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SNCR脱硝系统,包括制备储存模块、输送循环模块、计量稀释模块、NOX在线监测模块、自动控制模块、分配模块、喷射模块、锅炉。
制备储存模块、输送循环模块、计量稀释模块通过管道依次循环连接,计量稀释模块、分配模块、喷射模块通过管道依次连接,自动控制模块通过电路接入来自锅炉的温度、压力等信号,通过电路获取来自NOX在线监测模块的信号,并通过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到计量稀释模块。
制备储存模块包括配制罐、输送泵、输送管道、储存罐、废液坑,配制罐顶部设有搅拌器、加热装置、温度指示、液位指示,用于制备还原剂溶液,输送泵将配制罐内的还原剂溶液通过输送管道储存在储存罐内,储存罐和配制罐均连接去盐水管道,均在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在侧部均设有温度表、液位计,均在底部及侧部设有连接至废液坑的管道,均在侧部连接计量稀释模块,均在顶部设有计量稀释模块回流管道。
制备储存模块可储存一定质量浓度的还原剂,采用的还原剂可以为氨水溶液或者尿素溶液。优选地,还原剂采用氨水,制备储存模块也可将液氨制成氨水。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优选地,还原剂采用直接外购无毒无危险的袋装颗粒尿素,通过电加热或厂内蒸汽加热提升溶剂(去盐水)温度的方式促进颗粒尿素的溶解,制备40-50%尿素溶液并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清华中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清华中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8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