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钓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7627.3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3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佳禾 |
主分类号: | A01K85/16 | 分类号: | A01K85/16;A01K93/00;A01K8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钓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尤其是一种仿真钓鱼装置。
背景技术
钓鱼时现今比较流行、备受人们推崇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钓鱼过程中,鱼饵的质量是影响能否钓到鱼的重要因素之一。鱼饵一般分为真鱼饵和仿真鱼饵两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两种仿真鱼饵,一种是静态仿真鱼饵,这种仿真鱼饵的形状一般为昆虫形状,只是在水中不能移动,另一种仿真鱼饵是动态仿真鱼饵,这种仿真鱼饵内部设置有振动器或者移动装置,使得仿真鱼饵在水中可以晃动或者移动。
专利号为CN201430856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仿真鱼饵, 此种仿真鱼饵具有仿真生物体外壳,在仿真生物体外壳内部设有电子震动装置,电子震动装置安装于仿真生物体心脏位置处,仿真生物体上设有鱼钩。此实用新型采用微电脑技术模拟生物落水挣扎的震动情景,该震动以水为传播介质向鱼饵周围水域传播,引诱鱼类上钩。但是,此实用新型震动装置设置在鱼饵内,震动有噪音,容易把鱼给吓跑,且当遇到一些牙齿比较锋利的鱼类时把鱼饵表面咬破,震动装置会进水导致漏电,同时,此实用新型的鱼钩裸露在外面,容易被鱼类发现,导致鱼类不易上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钓鱼时震动装置不易漏水漏电,震动装置震动时不轻易把鱼类吓跑,且鱼钩隐藏在鱼饵内部不易被鱼类发现的仿真鱼饵钓鱼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钓鱼装置,包括钓鱼竿、钓鱼线、鱼漂装置和鱼饵装置,所述的鱼漂装置内设置有电机,鱼漂装置内设置有弹簧,所述鱼饵包括饵头、饵身和饵口,所述饵身设置成片状块结构,所述的片状块上设置有穿孔,所述饵头两侧表面设置长方形孔,饵头内部设置成中空结构,所述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鱼钩,所述的弹簧下端与钓鱼线连接,所述的饵头与饵身螺旋式连接,所述的片状块通过软带进行连接。
所述的鱼钩设置成双钩,鱼钩尾部设置有套圈,套圈固定在饵头内,所述套圈上连接有弹簧,弹簧一端与饵头固定连接,钓鱼线穿过弹簧与鱼钩尾部连接。
所述的鱼漂装置设置有保护壳,所述的保护壳设置成昆虫形状,所述的保护壳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盖子。
所述的鱼漂装置内设置有电池,所述鱼漂通过钓鱼线与钓鱼竿连接。
所述的鱼饵装置设置成昆虫形状,所述的饵头中空结构内设置有诱饵袋。
所述的片状块的穿孔内设置钓鱼线,所述的钓鱼线与弹簧通过连接物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是由于震动装置设置在鱼漂内,产生的震动声音传到鱼饵周围时变得很小,且鱼漂的形状设置成昆虫形状,让鱼类觉得鱼漂就像一只昆虫一样,以假乱真;二是由于鱼钩设置在饵头的中空结构内,不易被鱼发现;三是由于饵身设置成片状块结构,使得鱼饵稍微有点震动或者遇到水流时轻易摆动;四是由于钓鱼线设置在片状块的穿孔内且鱼钩采用双钩设置,使得钓鱼线往上拉时鱼钩容易把鱼给钩住。
附图说明
图1为鱼饵装置在水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鱼饵装置往上拉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鱼漂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鱼饵内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饵头;2、饵身;3、饵口;4、鱼钩;5、诱饵袋;6、长方形孔;7、片状块;8、穿孔;9、软带;10、保护外壳;11、电池;12、电机;13、偏心轴轮;14、弹簧;15、钓鱼线;16、钓鱼杆;17、开口;18、盖子;19、弹簧;20、套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钓鱼装置,包括钓鱼竿16、钓鱼线15、鱼漂装置和鱼饵装置,鱼漂装置内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通过连接物与钓鱼线15进行连接,可以通过扣接或者绑接,鱼漂装置内还设置有电机12,电机12上连接有偏心轴轮13,电机12的作用是驱动偏心轴轮13的转动,设置偏心轴轮13的目的是当电机12转动时,偏心轴轮13的偏心轮触碰到弹簧14,使得弹簧14震动,从而带动鱼饵的摆动。鱼饵包括饵头1、饵身2和饵口3,所述饵身2设置成片状块结构,片状块7通过软带9进行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得饵身2可以随意弯曲和摆动,片状块7上设置有穿孔8,穿孔8内设置有钓鱼线15,设置穿孔8的目的是钓鱼线15穿过穿孔8,钓鱼线15可以隐藏在穿孔8内,不易被鱼发现,饵头1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长方形孔6,设置长方形孔6的目的是使得钓鱼线15往上拉时鱼钩4易于从中空结构内露出来,从而把鱼类钩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佳禾,未经李佳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76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低损耗铁氧体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叶轮式涌浪机的机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