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保护呼吸器官的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3138.0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欣;石友华;李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都庆;张永欣;石友华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A62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保护 呼吸器官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护人体或其他生命体呼吸器官的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球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越来越多,雾霾天气也逐渐增多,这直接导致了人类及其他通过肺来呼吸生物的呼吸道疾病、肺部感染的疾病越来越多。为了保护自身的呼吸器官,佩戴口罩成为了人们出行的必要防范措施。
然而,现有的口罩存在诸多不足。首先,现有口罩难以防范雾霾对人体呼吸器官的损害。现有口罩多为多层纱布组成,这些纱布层可以阻挡大颗粒的粉尘或花絮等空中悬浮物,但无法隔离或过滤细微如PM2.5颗粒,从而使得这些细微颗粒很容易就能进入到人体的呼吸器官,并损害到人体的健康。其次,现有口罩覆盖在人体脸部时,空气从外界经由口罩进入到人体呼吸器官及从人体呼吸器官呼出经由口罩排出的气体均为同一模式,即进气、出气都要经由口罩过滤。进气时,口罩过滤或阻隔了大量的浮尘;出气时,口罩截流了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汽。这些水蒸汽存留在口罩后,会凝结成液态水,从而使口罩变得更为潮湿,而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
因此,在口罩市场中急需提供一种能阻隔或过滤空气中细微浮尘且不会令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汽留存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保护呼吸器官的口罩,以解决现有口罩无法阻隔或过滤空气中细微浮尘且会令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汽留存的问题,满足各种生产场合之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保护呼吸器官的口罩,包括:
口罩主体,所述口罩主体包括面罩层、贴脸层,所述面罩层与贴脸层间设有一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可置换的活性炭吸附层,以及
连接于所述口罩主体上的鼻梁罩,所述鼻梁罩为一中空且贴近人脸侧开口的半开半闭腔体,所述腔体具有适合于与人体鼻梁相嵌合的形状,并且嵌合后所述腔体在人体前鼻孔处形成一个腔室,所述腔室设有一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有一仅供出气用的单向阀门,所述出气口与直接同外界气体相连通的出气管道连通,所述腔室的壳体上设有筛孔,所述筛孔为锥形,且面向腔室内的一侧孔径小、远离腔室的一侧孔径大以利于空气进入腔室及不利于呼出的气体经由筛孔排出,
其中,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具有足够覆盖所述腔室壳体上具有筛孔部分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鼻梁罩在与人体鼻梁的鼻根点至鼻尖下点的相对应处与所述口罩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鼻梁罩一端具有适合与后鼻孔梁相贴合的形状,另一端具有适合与前鼻孔梁相贴合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鼻梁罩在前鼻孔与脸部贴合处设有贴合帽沿边,从而使所述鼻梁罩与脸部更好地贴合及密封。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门可以为橡胶弹性单向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设置了出气管道,呼吸时进气和出气走不同的气路;能够过滤或阻隔空气中的浮尘,从而避免这些浮尘进入人体的呼吸器官进而保护呼吸器官免受伤害;人体呼出的气体单独通过出气管道,从而避免了呼出的水蒸汽残留在口罩中,进而会滋生口罩中的细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保护呼吸器官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鼻梁罩的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口罩主体;2、鼻梁罩;3、贴合帽沿边;4、筛孔;5、单向阀门;6、出气口;7、人脸;8、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1-2,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保护呼吸器官的口罩,包括口罩主体1以及连接于所述口罩主体1上的鼻梁罩2。
所述口罩主体1包括面罩层、贴脸层,所述面罩层与贴脸层间设有一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可置换的活性炭吸附层。所述面罩层处于口罩的最外层,其可以采用粗纱布等透气好的材料,所述贴脸层位于口罩的最内层,佩戴时直接接触人体脸部皮肤。优选地,所述容腔两端开口,以便于更换所述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设有能够吸附雾霾中细微浮尘的活性炭材料,从而净化进入人体呼吸器官的空气。这样经过过滤的气体,即经过面罩层初步过滤掉大颗粒浮尘及活性炭吸附层过滤掉小颗粒浮尘,对人体已几无伤害性,从而起到保护人体呼吸器官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都庆;张永欣;石友华,未经李都庆;张永欣;石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31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