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油机注油嘴的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1587.1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7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段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21/02 | 分类号: | F16N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油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油机注油嘴,具体是指一种注油机注油嘴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减震器的结构是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筒内,在筒中充满油。活塞上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阻尼就是在具有粘性的油通过节流孔时产生的,节流孔越小,阻尼力越大,油的黏度越大,阻尼力越大。如果节流孔大小不变,当减震器工作速度快时,阻尼过大会影响对冲击的吸收。因此,在节流孔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圆盘状的板簧阀门,当压力变大时,阀门被顶开,节流孔开度变大,阻尼变小。由于活塞是双向运动的,所以在活塞的两侧都装有板簧阀门,分别叫做压缩阀和伸张阀。减震器按其结构可分为双筒式和单筒式。双筒式是指减震器有内外两个筒,活塞在内筒中运动,由于活塞杆的进入与抽出,内筒中油的体积随之增大与收缩,因此要通过与外筒进行交换来维持内筒中油的平衡。所以双筒减震器中要有四个阀,即除了上面提到的活塞上的两个节流阀外,还有装在内外筒之间的完成交换作用的流通阀和补偿阀。减震器定量加油机由PLC控制器控制,定量准确,设计合理新颖。面板采用LED灯显示产品的数量,具有停电记忆功能。机器有全自动和半自动和手动几种,调节范围0.1ml~1ml 、1~10ml 、 10~20ml 、20~50ml, 还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50~1000ml 等加注量。加油速度为300只/小时~6000只/小时。适用于减震器、气弹簧、缓冲器、闭门器、地弹簧、门限器等产品的定量加油作业。
现减震器注油机的注油嘴为一段直管,注油控制阀关闭后残余在直管里的减震油会滞后流出滴在减震器上面,当注油完成取出减震器时会导致不良后果:1增加工人擦拭减震油的工序,延长了生产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2如果缝隙里的减震油不能擦干净,在检测过程中,减震油的存在会使得检测仪器产生误判,导致成平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间接降低了成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油机注油嘴的改进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注油机注油嘴关闭后容易滴油的问题,达到不滴油、减少工人擦拭减震油工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注油机注油嘴的改进结构,包括注油嘴本体,注油嘴本体呈圆筒状,注油嘴本体的两个端口中一个用于与注油机连接,另一个端口作为出油口,所述注油嘴本体的出油口封闭形成封闭端,在封闭端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的注油机注油嘴作出的改进,其包括注油嘴本体,注油嘴本体呈圆柱状,其内部具有圆柱形的空腔,该空腔作为减震油的注入通道,注油嘴本体的两个端部均为开口,其中一端用于与注油机连通,另一端作为出油口而插入到减震器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在注油嘴本体的出油口形成一个封闭端,然后在封闭端上设置多个通孔,利用通孔作为出油的通道,使用时,当注油控制阀关闭后,在注油嘴本体的顶部形成密闭结构,利用密闭的空间来实现真空来阻止98%减震油的滴漏;然后利用通孔作为出油的通道,将单个出油通道的面积减小,增加了出口的边缘线长度,单位长度的边缘线,油受到的拉力是一定的,利用减震油的黏性,在增加边缘线长度的同时减小油滴的体积,同时增加其受到的黏性拉力,利用小体积油滴受到的拉力大于其重力,从而解决了其滴油的问题,达到了不滴油、减少工人擦拭减震油工序的目的。
所述通孔包括两节或两节以上的圆柱状空腔,圆柱状空腔的直径从注油嘴本体的内侧向封闭端外侧逐渐减小。进一步的讲,为了增加减震油与注油嘴本体之间的黏性,可以采用多个直径的通孔,通孔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内部圆柱空腔,相邻两个圆柱空腔之间通过一个锥面连接,形成台阶状的结构,直径渐变的台阶结构,大大增加了通孔的面积,增加了减震油与注油嘴通道之间的拉力,进一步防止了油滴的下落。
所述的封闭端外侧呈弧形,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封闭端的弧形面垂直。为了进一步增加减震油与注油嘴之间的粘性力,可以采用将封闭端设置成弧形的结构,当注油嘴个关闭后弧形的封闭端面上,从通孔流出的少量油滴在黏性拉力的作用下,会沿着弧形面流动,由于量很少而难以聚集,其重量无法增加,从而不会形成大颗粒的油滴,解决了油滴下落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1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