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镶片式灌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1040.1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4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薛建超;张学双;战国隆;安胜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韩敏 |
地址: | 30171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镶片式 灌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涉及农业节水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镶片式灌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灌溉的升级改造,大量农田采用微灌及管灌系统,在这其中滴灌作为微灌的典型系统经常被人们使用。
灌水器是滴灌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是实现灌溉技术的重要单元,其作用是通过灌水器中的消能结构,降低管带内有压力水流的动能,从而达到稳定出水量进行滴渗灌溉的目的。国内目前应用的灌水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内镶片式灌水器、单翼迷宫式灌水器、圆柱式灌水器、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管上式灌水器等,其中内镶片式灌水器在国内应用较多,其主要结构由出水窗、消能流道、入水窗、识别机构等组成。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受识别机构的限制,内镶片式灌水器体积厚度相对较大,对其使用及成本影响较高,也会对配套滴管的材质提出较高要求。另外在出水窗设计有简单的长方体开孔机构,在实际应用中易遇到被作物根系或泥沙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镶片式灌水器,尤其是提供一种识别机构简单可靠、体积厚度更小、具备较强抗堵塞能力的内镶片式灌水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镶片式灌水器,包括灌水器本体,所述灌水器本体包括进水窗、出水窗、消能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器本体还包括封闭环和识别棱,所述封闭环设置在所述出水窗中央,所述识别棱为凸起的等腰梯形结构,贯穿于灌水器本体背面。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环的环高相比所述出水窗的深度小0.1-0.3mm,当灌水器停止灌水后,能够利用更小的通过半径,阻挡泥沙等进入消能流道,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出水窗带有封闭环结构,在灌水器停止灌水后,能够利用更小的通过半径,阻挡泥沙等进入消能流道,延长使用寿命。
2、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识别槽,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凸起的识别棱,有效降低了灌水器的体积厚度,降低了单个灌水器的重量,实现了更易识别、易贴合变形的灌水器,有效降低了厚度大、不易变形导致的滴灌带易硌破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侧视图。
图中包括:灌水器本体1、进水窗2、出水窗3、消能流道4、封闭环5、识别棱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灌水器本体1、进水窗2、出水窗3、消能流道4和封闭环5。所述封闭环5设置在所述出水窗3的中央,本例中所述封闭环5的环高相比所述出水窗3的深度小0.2mm,即封闭环5距离出水窗3的顶部有0.2mm的距离,也就是封闭环5与滴灌管壁间的缝隙只有0.2mm,远小于灌水器出水窗3中的开孔直径1mm,从而达到更高尺寸的拦污能力。
如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和左侧视图,图中包括灌水器本体1和识别棱6,所述识别棱6为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灌水器本体1的背部。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为:
水流从灌水器进水窗2进入,经过进水窗2中的栅格进行过滤后,进入消能流道4,水流经过消能流道4后,出水量达到稳定,沿着封闭环5与滴灌管壁间的缝隙进入出水窗3,进行滴渗灌溉,在灌水器停止灌水后,由于出水窗带有封闭环结构,能够利用更小的通过半径,阻挡泥沙等进入消能流道,延长所述灌水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的识别棱的工作原理是:灌水器识别棱为凸形,选盘上的识别槽为凹形,两者利用形位尺寸配合原理,识别棱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选盘识别槽,体位正确的灌水器进入识别槽,从而达到拣选目的,如果凸形和凹形因放置位置不匹配,则灌水器不能被选中。此新型的识别棱设计有效降低了灌水器的体积厚度,使得其成本下降,并降低后期卷绕滴灌带的要求,提升了质量保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1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率光伏水泵系统
- 下一篇:食用菌种植库房二氧化碳浓度集中检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