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管出料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1326.1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0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调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鹏拓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5/36 | 分类号: | B65D35/3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控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用于盛装液体或膏体物质的软管,特别指一种软管出料的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软管具有重量轻,使用及携带方便的特点,应用领域广泛,例如用于化妆品、日用品及医药包装等,其结构通常是由管体以及配合管体管口的管盖构成,使用时将管盖打开,使用后将管盖盖紧,通过管盖来控制管体内的物料不流出,但软管运输或携带时受外力挤压,或者管盖脱落,会造成管内的物料轻易从管口中溢出,不仅弄污管盖,影响使用和美观,同时也污染及浪费物料,针对此问题改进后在软管的管口上增加设置控制软管出料的装置,如专利号为200920130185的专利中所揭示的,在软管的管口上设置旋转盖,通过旋转盖的旋转来控制管体出液口的开闭从而实现内容物的打开或关闭,使用方便卫生,容器的内容物不会浪费和受到污染,这类结构现已十分常见,但使用中发现,由于密封性的要求,旋转盖与软管管口通常采用过盈配合,这种配合对尺寸控制要求比较高,否则会有配合过紧的情况,操作旋转盖时比较费劲,手感不佳,舒适度不够,除此之外旋转盖的转动需要双手配合,操作上便利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操作轻便的软管出料控制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管出料控制结构,包括有软管主体、导料柱、涂抹体、固定罩以及管盖,导料柱和涂抹体、固定罩结合设于该软管主体顶部的管口上,管盖可开启的盖合在该管口上,该管口上设有一顶面,顶面的中部设置一容置导料柱的密封承座,该密封承座的中部形成向上敞口的容置腔,容置腔的侧壁设有一连通软管主体内部的出料孔,所述导料柱可转动的安装在密封承座的容置腔内,该导料柱中部设有过料通孔,下部设有与过料通孔相通的侧孔,导料柱通过转动令该侧孔与密封承座的出料孔相通或错开,所述涂抹体与导料柱连接,该涂沫体的下部伸入导料柱的过料通孔内,侧孔经过料通孔与涂抹体相通。
所述导料柱的外壁上凸出一拨杆,通过拨杆带动导料柱转动。
所述软管主体的顶面在密封承座的外围还设有一带缺口的环凸垣。
所述涂沫体的上部设有方便涂抹的滚珠。
所述固定罩盖合在涂抹体上,该固定罩的顶部设有供涂沫体滚珠透出的孔,固定罩的下部卡固在软管主体顶面的环凸垣上,该固定罩在对应导料柱拨杆的位置处与也成型一缺口。
所述软管主体管口的外壁上设有与管盖配合的螺纹或者卡扣。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料柱的转动来控制软管主体出料孔的开闭,以实现控制软管出料的目的,该导料柱的结构十分简单,制作容易,而且通过拨杆带动导料柱转动,可实现单手操作,操作起来十分轻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及剖视图,显示为实施状态一;
图4为图3的平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一的组合示意图;
图6、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及剖视图,显示为实施状态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二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鹏拓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鹏拓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1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口酒瓶盖的防伪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控溅射镀膜工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