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持针器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1085.0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5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春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2 | 分类号: | A61B17/06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1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持针器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学器械,尤其涉及托架,具体为一种医用持针器托架。
背景技术
手术过程针刺伤、术中缝合针飞落以及术后感染是外科医生最为头痛的事情。
针刺伤作为一种因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据统计,有20多种疾病可因针刺伤而传染,80%护师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给医护人员带来身体危害,造成恐惧、焦虑及心里压力,尤其是被带艾滋病的针头刺伤,给医院因刺伤后检查、治疗造成经济损失,同时有医生再次传染给患者的二重感染社会危害。
手术过程中器械清点是医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该过程中,最为头痛的是缝合针的飞脱,因其体积小而寻找困难,到处翻找,不但延长手术时间,也增加感染几率。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常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已引起医务人员广泛关注。术后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再入院率和医疗费用都显著高于没有感染的患者,而深部的手术部位感染比表浅伤口感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是颅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起来非常棘手,难以控制。
预防针刺伤、缝合针飞落及手术部位的感染至关重要;加强医护人员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同时,设备改进也是重要方法之一。上述三者在手术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环节,那就是带针的持针器的传递与放置,目前仍没有专门放置带针持针器的器械,护士一般将带针的持针器放置在无菌敷料上方,因针与持针器成垂直角度,必然针尖或针尾对准铺有敷料的金属托盘,该过程容易导致针扎穿敷料而接触到非无菌区,增加感染概率,同时可能因向托盘放置时两种硬性物体接触导致缝合针的飞落。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目前主要就是将带针的持针器直接在医生与护士传送,因手术需要医生全神贯注,甚至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术区域,这样传送增加护士被针刺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持针器没有专门放置的器械而直接放置在无菌敷料上易感染、飞落而采用传送方式存在被刺伤风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医用持针器托架。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医用持针器托架,包括三块医用橡胶板,且三块医用橡胶板的内端固定,相邻两块医用橡胶板的夹角为120度,每块医用橡胶板的外端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凹槽。
采用该结构设计的托架,放置稳定性强,弧形凹槽的设置增强托架和持针器的防滑性能,克服了现有持针器放置在无菌敷料上易感染、飞落而采用传送方式存在被刺伤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杜绝了持针器放置时易感染、飞脱现象的发生,降低术中针刺伤的概率,稳定性能较好,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医用橡胶板,2-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医用持针器托架,包括三块医用橡胶板1,且三块医用橡胶板1的内端固定,相邻两块医用橡胶板1的夹角为120度,每块医用橡胶板1的外端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凹槽2。
具体实施过程中,医用橡胶板的垂直高度3.0cm;弧形凹槽2的数量为三个,深度为0.5cm,宽度为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春红,未经王春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1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急诊内科用的多功能静脉输液止血夹
- 下一篇:放射科用防护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