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5336.6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6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卜夫;潘鸿标;王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科智慧城市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3/06 | 分类号: | F03D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铁 固定架 上支架 下支架 悬浮架 垂直 上盖 下盘 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风车 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装置 发电过程 发电效率 使用寿命 零摩擦 支撑柱 悬浮 架设 噪音 排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固定架、悬浮架及垂直风车:所述固定架包括上盖、下盘及连接在上盖与下盘之间的第一支撑柱,所述上盖及下盘上均设有第一磁铁;所述悬浮架包括上支架与下支架,所述垂直风车固定在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所述悬浮架设于所述固定架之内,所述悬浮架的上支架及下支架均在与所述第一磁铁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排斥。采用本发明,实现了垂直风车与固定架之间零摩擦,不仅在发电过程中提高了发电效率,而且降低了噪音,延长了垂直风力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相对火电、核电等发电要更加绿色、环保,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现有的风力发电装置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一个风车轴,该风车轴一端固定多个扇叶,另一端连接到齿轮箱,再连接上发电机组,该主体结构由一支主干和地基所支撑,以大型的风车阵把风能转为电能。但是,现有技术的风力发电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发电效率低,现有的风车受风的面积少,要推动风车一定要有相对较大的风速,即使有较大的风速,由扇叶的动能传输到发电机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损耗,如一些以物理性的传动和接触如齿轮箱和各个转动轴的承托就会造成不少以热能和声能形式的能量散;二、产生的噪音严重,因为在传动过程中有很多震荡和碰撞产生,一方面来自一些金属部件的氧化,另一方面来自润滑油减少,还有就是当风车转动的产生的基本频率和谐波振动;三、机械劳损问题,所有的转动机械用久了都会出现金属疲劳等问题,如果欠缺维修就会最后损坏,最严重的后果是抵受不了强风而被摧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风力发电装置因摩擦力引起的发电效率底、噪音大及机械劳损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垂直风力发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架、悬浮架及垂直风车:所述固定架包括上盖、下盘及连接在上盖与下盘之间的第一支撑柱,所述上盖及下盘上均设有第一磁铁;所述悬浮架包括上支架与下支架,所述垂直风车固定在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所述悬浮架设于所述固定架之内,所述悬浮架的上支架及下支架均在与所述第一磁铁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排斥。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上盖设有顶部及固定在所述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的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设有导引悬浮线圈,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顶部;所述下盘设有底部及固定在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的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设有所述导引悬浮线圈,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底部;所述上支架设有顶部及固定在所述顶部与所述风车之间的上连接部,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上支架的顶部,所述上支架的上连接部上与所述上盖的导引悬浮线圈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第三磁铁;所述下支架设有底部及固定在所述底部与所述风车之间的下连接部,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下支架的顶部,所述下支架的下连接部下与所述下盖的导引悬浮线圈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第三磁铁。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上盖的上连接部包括与所述悬浮架的轴线平行的上侧壁,所述上盖的顶部包括与所述上侧壁连接并为圆锥形的盖体,所述导引悬浮线圈设于所述上侧壁内侧,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盖体的内侧;所述悬浮架的上支架为框架结构,所述上支架的顶部包括至少三个第一上支柱,所述第一上支柱的顶端固定在一起构成锥形,所述上支架的上连接部包括至少三个第二上支柱,所述第二上支柱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支柱的底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垂直风车连接,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柱上,所述第三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科智慧城市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科智慧城市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53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