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萃取解析装置和一种萃取解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53885.X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5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文飘;邹雄伟;赵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41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萃取 解析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萃取解析装置和一种萃取解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在线检测仍然处于技术落后局面,特别是对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指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存在盲区,当固相萃取应用于色谱检测时,在萃取装置转换到解析装置时很难实现自动化转换,故难以采用一个装置来同时实现萃取和解析功能,即萃取装置和解析装置难以共用,现在实验室的处理方式是先用固相微萃取仪进行有机物萃取,然后手工提取萃取棒,将其放入解析装置,再进行解析分析,使得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难以用在线方式(及自动化完成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不需要在检测过程中人工参与)实现。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集萃取和解析功能为一体的用于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的萃取、解析装置。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水中有机物的检测,由于在萃取装置转换到解析装置时很难实现自动化转换,萃取装置和解析装置难以共用,使得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难以用在线方式实现。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萃取解析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气化室,萃取棒安装在所述气化室内,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气化室,所述气化室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机构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上设置有第一载气入口和载气出口,气化室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机构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设置有水样入口和第二载气入口。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为不锈钢三通,所述三通的两个端口分别为第一载气入口和载气出口,另一个端口上设置有毛细管,所述不锈钢三通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气化室连通。
其中,所述载气出口设置有毛细柱,所述毛细柱的一端伸出三通外与检测器连接,另一端伸进所述三通内,所述毛细管的外径小于所述毛细柱的内径,毛细管的一端伸进所述气化室内,另一端插进毛细柱内,经过第一载气入口进入的载气通过所述毛细管与所述毛细柱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毛细柱内。
其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气化室连通的干吹气管道,干吹气通过干吹气通道进入气化室。
其中,所述干吹气为干燥的氮气、氢气或空气。
其中,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气化室容纳于支撑装置内,并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本体上。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外壁面上的加热丝。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萃取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测水样通过水样入口进入气化室内,使入气化室内的水样与萃取棒充分接触,使水样中的有机物组分被吸附在萃取棒上,再将气化室内的水样通过水样入口排出;步骤3,在气化室和萃取棒干燥后,通过加热装置对气化室进行加热,将萃取棒上的有机物组分充分地挥发出来;骤4,关闭第一载气入口,打开第二载气入口,使载气进入气化室内,通过载气将气化室内的有机物组分到载气出口并进入到毛细柱中,对有机物组分进行分离;步骤5,解析完成后,打开第一载气入口,使载气进入到毛细柱内,并关闭加热装置和第二载气入口。
其中,在所述步骤1和步骤3之间还包括步骤2,打开干吹气通道,向气化室内通入干燥纯净的干吹气,直至气化室和萃取棒上残留的水分被吹干;然后关闭干吹气管道。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萃取解析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气化室,萃取棒安装在所述气化室内,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气化室,所述气化室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机构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上设置有第一载气入口和载气出口,气化室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机构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设置有水样入口和第二载气入口。本发明提供的萃取解析装置,在水样中的有机物污染物被萃取棒吸附后,通过加热装置加热使萃取棒上的有机物挥发,并通过第二载气入口进入载气的带动有机物组分从载气出口进入到解析装置,有效的实现了对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减少了人工参与,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萃取解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连接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3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