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源可见光标签及读写器的充电和双向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1963.4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4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邓健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 可见光 标签 读写 充电 双向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源可见光标签及读写器的充电和双向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简称VLC)技术,就是在发送端利用LED等发光设备发出带有信息的调制可见光信号,接收端利用感光设备接收调制可见光信号以实现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技术是近些年被发现的新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发展用于补充甚至替代目前其他的手段,如:无线电、红外或激光通信等技术,以解决这些技术的不足。可见光通信不同于无线电、红外或激光等光通信方式:无线电、红外光看不到,信号的发射方向不够明确,因此有很大的不安全性;激光方向性强,不大适合自由的开放性的通信,同时激光功耗大,不大适宜低功耗便携式设备。此外,无线电还会产生电磁辐射、干扰等不良影响。
无线充电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即电磁耦合,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送至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或为用电设备供电。
本发明就是联合运用了可见光通信、无线供电等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见光双向识别无源标签及读写器的实现方法,解决了可见光通信设备向轻便、小微型化发展的重要问题,让其可以像磁卡、各种轻薄的无源RFID一样广泛普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源可见光标签及读写器的充电和双向识别方法。
具体步骤为:
(一)设置一种无源可见光标签及读写器装置,装置包括VL标签、读写器,读写器由读写控制模块、读写解调解码模块、读写判决模块、读写调制编码模块、读写驱动模块、电能发送模块、通信模块、读写光电接收器、读写光发射器、送电线圈、电源模块组成;VL标签由标签控制模块、标签解调解码模块、标签判决模块、标签调制编码模块、标签驱动模块、电能接收模块、标签光电接收器、标签光发射器、受电线圈组成;读写控制模块连接读写解调解码模块、读写调制编码模块、电能发送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电源模块连接读写解调解码模块、读写判决模块、读写调制编码模块、读写驱动模块、电能发送模块、通信模块,读写判决模块连接读写光电接收器、读写解调解码模块,读写驱动模块连接读写光发射器、读写调制编码模块,电能发送模块连接送电线圈;标签控制模块连接标签解调解码模块、标签调制编码模块、电能接收模块,电能接收模块连接标签解调解码模块、标签判决模块、标签调制编码模块、标签驱动模块、电能接收模块、标签光电接收器、标签光发射器、受电线圈,标签判决模块连接标签光电接收器、标签解调解码模块,标签驱动模块连接标签光发射器、标签调制编码模块;读写光发射器通过读写可见光信息与标签光电接收器相对应,标签光发射器通过应答可见光信息与读写光电接收器相对应,读写器的送电线圈通过无线电磁能量与VL标签的受电线圈相对应。
所述读写器用于利用可见光通信的方式,向VL标签发送读写可见光信息,并接收来自VL标签的应答可见光信息,以实现与VL标签之间的数据读出或写入操作,分析、处理、验证、存储接收到VL标签的信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并给VL标签提供电能。
所述电源模块为读写器的各功能模块提供电能。
所述读写控制模块用于对读写器的各模块进行功能控制,读写、存储数据,分析处理,验证接收到的VL标签信息,由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所述读写光电接收器用于感应来自VL标签的应答可见光信息,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
所述读写判决模块用于读写接收来自读写光电接收器转换后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所述读写解调解码模块用于对读写判决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解调、解码。
所述读写调制编码模块对读写控制模块发送来的数据信号进行编码,并调制成适合无线光信道传输的信号。
所述读写驱动模块用于根据读写调制编码模块发送来的信号,驱动读写光发射器发送读写可见光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向外部设备发送数据,接收外部设备的数据,实现数据交互、机构控制。
所述读写光发射器用于在读写驱动模块的作用下,发送读写可见光信息。
所述电能发送模块用于产生适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电能信号。
所述送电线圈用于将电能发送模块产生的电能信号,发送出去,形成充电电磁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41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境问题的神经元网络评价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二维码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