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经济的去除氯化钾盐水系统中硫酸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8379.5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氯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3/14 | 分类号: | C01D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1604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经济 去除 氯化钾 盐水 系统 硫酸 方法 | ||
1.环保经济的去除氯化钾盐水系统中硫酸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氯化钾盐水A,通过纳滤膜单元,纳滤浓缩硫酸根,获得富硝盐水B和贫硝盐水C;
(2)将富硝盐水B送入气液固反应单元,与精制剂D进行反应,得到硫酸钙与氯化钾浆状物料E;
所述的精制剂D为氢氧化钙溶液D1,或者是氯化钙溶液D3;
(3)将反应生成的硫酸钙与氯化钾浆状物料E送入固液分离单元,获得硫酸钙湿料F和低硫酸钾的淡盐水G,获得的低硫酸钾的淡盐水G送至后续的配水单元;
所述的气液固反应单元包括:浆液精制计量器(2)和反应釜(1),所述浆液精制计量器(2)底部的出液口与反应釜(1)上部的进料口(103)通过管线相连接;
所述的浆液精制计量器(2)包括设有浆料入口(202)的悬液分离器(201)、溢流堰板(206)、计量桶(203)、设置在悬液分离器底部的粗渣排放口(204)和连通管(205);
所述的连通管(205)的一端与所述的悬液分离器(201)的上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计量桶(203)的上部相连通;
所述的计量桶(203)的下部侧边设有溢流液出口(207),所述的溢流液出口(207)与所述的粗渣排放口(204)通过管线相连接;
所述的溢流堰板(206)垂直设置在计量桶(203)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1)包括设有换热夹套(104)的筒体(101)、搅拌装置(102)、进料口(103)、中性液体进口(1066)、酸性液体或气体进料口(106),以及卸料底阀(107);
所述的搅拌装置(102)设置在所述的筒体(101)内,搅拌轴向上延伸至筒体(101)外与电机相连接,进料口(103)设置在所述的筒体(101)的上部,中性液体进口(1066)和酸性液体或气体进料口(106)设置在筒体(101)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性液体或气体进料口(106)采用套管形式,进料管(105)向下延伸至反应釜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的径高比为1:2.25,其底部为锥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制剂D为重量浓度5~10%氢氧化钙溶液D1,或者是重量浓度10~20%的氯化钙溶液D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化钙溶液D3来自精制剂配制单元,或者提前在气液固反应单元中用氢氧化钙溶液D1和盐酸D2反应合成的氯化钙溶液;
所述的氯化钙溶液D3的重量浓度10~20%;所述氢氧化钙溶液来自精制剂配制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剂配制单元包括:快速配浆槽槽体(10)、上大下小的截头锥体(12)、上大下小的纵截面为梯形的、下端敞开的中心筒(13)、搅拌装置(14)、进粉管(151)、进液管(16)和浆液出口(17);
所述的截头锥体与所述的槽体相连接,所述的中心筒通过支架(18)固定在所述的快速配浆槽槽体的上部,所述的中心筒上部设有进粉口(1301),所述进粉管的一端与进粉口相连接,另一端向上伸出槽体的顶部外,所述的搅拌装置的搅拌轴(1401)穿过快速配浆槽槽体、中心筒和截头锥体,其底端与设置在快速配浆槽槽体(10)外的电机(161)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进液管(16)的一端与槽体上的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穿过中心筒的侧壁,延伸至中心筒内;
浆液出口(17)设置在截头锥体(12)的底侧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轴的顶端设有分布器(15),所述分布器为伞形,其伞顶位于所述的进粉管(151)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快速配浆槽槽体的径高比约为1: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对获得的硫酸钙湿料经加水洗涤进一步回收氯化钾后送入干燥单元干燥,粉碎,获得石膏粉,干燥温度为180~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氯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氯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83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