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TE系统基站设备下行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2802.0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9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钱蔓藜;杜红艳;杨喜宁;石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晶上(苏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行资源分配 下行资源 业务数据缓冲区 系统参数配置 系统频谱效率 信道质量信息 信道质量指示 用户分配资源 用户控制信息 业务QoS要求 缓冲区数据 保证系统 二级资源 接入用户 系统接入 宽带CQI 子带CQI 数据量 预分配 分配 | ||
本发明公开一种LTE系统基站设备下行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本发明LTE系统基站设备下行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基于宽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对下行资源分别进行一级、二级资源预分配,基于子带CQI对下行资源进行分配。本发明充分考虑了LTE系统中各种系统参数配置,包括用户的信道质量信息,业务的特征,业务数据缓冲区数据量,以及用户控制信息缓冲区数据量为系统接入用户分配资源,能够有效保证系统接入用户不同业务QoS要求,同时提高系统频谱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设计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TE系统基站设备下行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物理层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和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50Mbit/s与上行75Mbit/s的峰值速率。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LTE系统中,下行资源分配由基站设备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实现,每个基站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确定每个用户发送数据使用多少资源,具体使用哪些资源块,以及发送数据采用哪些下行控制信息(DCI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参数,如DCI格式、调度编码方式等。但3GPP LTE协议标准中没有规定如何进行用户下行资源分配处理,即在发送时间间隔为哪些用户分配时频资源,为用户分配多少资源,而合理的下行资源分配是影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容量、覆盖和业务质量的关键要素。
由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位置动态变化及信道环境的复杂性,用户的信道质量也会动态变化。具有不同信道质量信息的用户具有不同数据处理能力,因此LTE中基站进行资源分配需要结合用户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确定。
基站中用户不同业务的数据对应到不同的无线承载(RB,Radio Bearer),而不同的无线承载对应不同的承载QoS(Quality Of Service)参数,例如,每个承载都有一个QCI(QoS Class Identifier)参数对应不同的业务优先级。LTE中无线承载分为保证位率GBR(Guranteed Bit Rate)的无线承载和非保证位率Non-GBR(Non-Guranteed Bit Rate)的无线承载。对于GBR承载,有一个最小保证位率GBR(Guaranteed Bit Rate)参数,即要求在网络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相应的比特速率也能够保持。同时,MBR(Maximum Bit Rate)参数定义了GBR承载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的速率上限。MBR的值有可能大于或等于GBR的值。而Non-GBR承载没有保证位率参数的限制,即在网络拥挤的情况下,业务(或者承载)需要承受降低速率的要求,对于用户中所有的Non-GBR有一个总最大速率限制AMBR(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LTE中无线承载的QoS参数由S1接口传递,在无线承载建立、修改时进行配置。为了保证上述LTE的QoS参数,在基站为进行用户资源分配时需要结合LTE承载的QoS参数要求确定不同承载对应逻辑信道上的发送数据大小。
另外,用户不同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缓冲区发送数据量不同。同时,不同用户需要发送的MAC层控制信息也不同。因此,基站下行资源分配需要综合考虑系统带宽、用户反馈的下行CQI信息、用户配置信息、用户逻辑信道QoS配置参数、用户逻辑信道缓冲区大小、用户MAC层控制信息缓冲区大小多种因素,决定用户使用的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以及每个用户不同逻辑信道发送的数据量,以及用户发送数据所使用的控制信息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晶上(苏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晶上(苏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2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