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景观净化两用浮岛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22562.4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赵风斌;徐后涛;王丽卿;郑小燕;陈晶晶;王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105 | 代理人: | 瞿承达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景观 净化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岛,特别是涉及一种景观净化两用浮岛。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小区的要求和品味也越来越高,于是在很多新城区或生活小区,开发商都建设了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为了保证水质,通常采用人工维护管理,或利用种植水生植物、构建生态系统的方法,来净化水质减除污染。但对于一些河道不适宜采用种植沉水、挺水植物,如直立式混凝土驳岸、硬底河道及深水湖泊等,且通过使用构建固定着浮床的方式,来实现此相应水体的生态处理。可是传统的浮床的构建,仅显现景观效果,而对于水质的处理效果较差,尤其是氨氮的去除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景观净化两用浮岛,它不但能美化周边环境,而且还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同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并降低使用及管理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景观净化两用浮岛包括一浮岛本体,所述浮岛本体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所述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的周壁及内底面上均布有微孔,所述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内的下端部处固定有一上端面上带曝气孔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呈“﹡”字形状,所述呈“﹡”字形状的曝气管中部交接处的下端面上处设有一与送气管一端连通的进气口管,所述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的内底面上铺设有聚氨酯颗粒层,所述聚氨酯颗粒层上覆盖有种植土层。
所述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的内径为500cm,深为30cm,所述周壁及内底面上所均布的微孔的孔径为0.5cm。
所述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的内底面上所铺设的聚氨酯颗粒层的厚度为20cm,所述聚氨酯颗粒层上所覆盖的种植土层的厚度为10cm。
所述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的内底面上所铺设的聚氨酯颗粒层中的聚氨酯颗粒的粒径≥2cm。
所述呈“﹡”字形状的曝气管的内径为2cm,曝气管上分布的曝气孔之间的间隔为25cm。
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具有如下特点:
1、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的浮岛本体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其采用不锈钢铁皮制作,内径500cm,深30cm,以突显景观作用。
2、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的周壁及内底面上均布孔径为0.5cm的微孔,以便进行水流交换。
3、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内的下端部处固定有呈“﹡”字形状的上端面上带曝气孔的曝气管,既对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进行稳固又便于进行曝气,曝气管内径2cm,曝气管上每隔25cm布有曝气孔,呈“﹡”字形状的曝气管中部交接处的下端面上的进气口管连通送气管,连接曝气设备可选择性对填充的聚氨酯颗粒层进行曝气,曝气下提供的高溶氧环境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形成,使内部进行硝化反应,转化氨氮。在水质较好的情况下,亦可停止曝气。
4、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为呈圆柱形状的凹槽的浮岛本体内部以聚氨酯颗粒填充,聚氨酯颗粒层的厚度为20cm,聚氨酯颗粒质量极轻、成本低廉,无有机碳源,既可减轻整个浮岛的重量,利于其漂浮,又是硝化细菌理想载体,便于微生物的附着,结合增氧曝气手段有利于硝化细菌等好氧菌的形成,提高净水效率。聚氨酯颗粒粒径为至少2cm,防止从微孔漏出。
5、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在聚氨酯颗粒层上覆盖厚度为10cm种植土层,覆满种植土层后,种植景观植物,景观植物根系伸出种植土层后可穿过聚氨酯颗粒层及浮岛本体内底面上均布的微孔悬浮于水系中,形成生态浮岛,同时还可对浮岛本体进行遮盖,在水质净化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简而言之,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既可确保浮岛漂浮于水面上作为景观体,又可同时进行水体原位净化,每m2的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对氮的去除量为3~30g/(m2·d),对磷的去除量为18~180g/(m2·a),且大大提高净水效率。
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适宜于人工湖、小型景观水体及深水湖泊等应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景观净化两用浮岛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25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