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环境下保障应用服务质量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21077.5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6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任睿;马久跃;包云岗;隋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李科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环境 保障 应用 服务质量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计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定位瓶颈节点和保障应用服务质量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电子邮件、搜索、网络购物、社交网络、在线视频、网络地图等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应用往往要为上亿用户服务,意味着互联网应用已变成如电力一样的社会公共服务,而支撑拥有海量用户互联网应用的各种分布式计算环境也成为如同发电厂一样的社会核心基础设施。
在分布式环境下,一般地,互联网应用会被划分由许多服务节点(或称服务模块)进行分步处理,并且这些服务模块会被部署到多个服务器上。尽管资源共享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同时也会带来应用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从而会影响到一些应用的服务质量(QoS)。例如,在分布式环境下,请求响应时间的长尾延迟效应会被进一步放大。举例来说明长尾延迟效应:假设一台机器处理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ms,只有1%的请求处理时间会大于1s,但如果一个请求需要由100个这样的节点一起处理,那么就可能会出现63%的请求响应时间大于1s。对于部署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应用服务(简称服务)来说,服务之间的耦合模式包括划分/聚合(Partition/Aggregate)和依赖/串行(Dependent/Sequential)等。对于前者来说,请求的响应时间取决于所访问的最慢的服务器,这种模式面临严重的长尾延迟效应;对于后者来说,由于服务节点都在关键路径上,每个节点的处理延迟会累加,从而这种模式会放大长尾延迟效应。
现有的一种保障应用服务质量的方法是将请求响应时间约束在每一个处理阶段进行动态传播,同时根据每个阶段的处理消耗更新传播的响应时间约束,使用该约束对请求的优先级进行调整。然而,这种方法会在请求传递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进行优先级动态调整,并且只适用于依赖/串行模式,当应用到划分/聚合模式时,会有比较大的开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环境下定位瓶颈节点的方法。其中,节点是在分布式环境下划分应用服务得到的在一个或多个处理阶段处理请求的服务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计算服务的关键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在其处理阶段的延迟波动值;其中,服务的关键路径是根据一段时间内处理对该服务的请求的关键路径得到的;延迟波动值是根据一段时间内节点在其处理阶段处理请求的时间得到的;
步骤2)、根据延迟波动值确定瓶颈节点。
可选的,采用下式计算节点在其处理阶段的延迟波动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10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